探讨美国国债,笔者是以投资人的立场为基点,而且从中国投资者(包括个人和机构)的视角来理解问题的。今天先谈个人和民间机构投资人如何应对,以后再谈中国政府对美国国债的因应之道。于是,下一个问题便是,鉴于美国经济和政策的走势,中国人到底该买进还是卖出美国国债?
在本系列前两次评述里,笔者的倾向性判断——美国或许会继续施行QE3,虽然不会再用这个名称了;国会将持续提升国债上限,以确保不会“坏债”——是建立在对大势的理解上的。国债问题至大,已不是经济利弊,更非一部分人的利益取向所可涵盖的了。
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他不打算再度使用货币量化宽松措施,只是,即便他信誓旦旦承诺,也已无从采信,因为他必须对之负债的不仅仅是货币政策。美国经济恢复不理想,明年又是大选年,政治和社会的考量将远为重要。即使在经济层面上,孰利孰弊也还是见仁见智。一个证明,是看哪个政党更倾向于控制财政赤字。通常以为,共和党人更坚持政府撙节开支,其实不尽然。议会表决的记录统计数字指明,哪个政党当政,并在参众两院成为多数党,它就倾向于扩大政府预算,并不惜通过超额举债来为之开道。
具体来说,在小布什的八年总统任期内,参议院曾5次投票提高国债上限,在共和党占多数席位的3次里,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赞成票数分别为:50:3, 50:2,以及52:0;而在民主党占多数席位的那2次中,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赞成票数分别为:31:37和27:26。众议院曾有2次投票提高国债上限,共和党均占多数席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赞成票数分别为:212:3和208:0。与此鲜明对照的,是奥巴马当政时,参议院曾有2次票决来提高国债上限,民主党人均占多数席位,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赞成票数分别为1:59 和0:60。众议院也曾2次投票提高国债上限,也都在民主党占多数席位之时,共和党和民主党的赞成票数则分别为0:218和0:233。
看到党派在提高国债上限以支持本党执政方面,竟有如此悬殊的差别,难道还有人再幼稚地遐想,政府开支及国债上限的决策只是对人们“经济规律”的认识吗?
美国国债的问题极为复杂,除了上例披露出来的政治—社会的利益对峙,即便在技术层面,在顶级专家之间,对利益的盘算也是南辕北辙。让我们以美国国债买卖最大的两个巨头的见解和实践为证,他们是R ·里德(Rick Rieder)和B·格罗斯(Bill Gross),分别是黑石公司和PIMCO的首席投资官,分别掌管1.6万亿美元和1.2万亿美元的固定收益资产。里德相当认可QE2的作用,而格罗斯则强烈批评QE2的后果。他们都是拿真金白银来实践自己的理念和判断,而不是客厅清谈,所以格外得到业界和政界重视。
里德认为,QE2抬升利率的作用即使有也是轻微和逐渐的,虽说市场都不免关注国债的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在QE1实施之初,国债的回报率曾显著上升,但收尾时却又大幅回落,显示这次的QE2,影响也不会是负面的。里德的影响浩大,在9万亿规模的国债市场中,里德有众多的追随者,而在黑石公司,300至500个交易员更是对里德言听计从。4月下旬,十年期国债的回报率从去年11月的2.64%上升到3.4%时,里德认为,如果十年期国债券继续折价使得回报率达到3.75%,将是进场大买的好时机。
格罗斯的见解则大相径庭:他说为了投资者的托付和股东的利益,他旗下最大的债券基金“全面回报”(Total Return,管理着2370亿美元的债券)不得不全面出空所持有的国债。格罗斯认为,十年期国债的回报率将继续上升到5%,将要深度折价,届时再买进未迟。格罗斯是个智者,而且直言无忌,其言论和评议都相当深刻,备受世人注意,也为笔者推崇。他在次贷危机爆发之前的策略大奏凯歌,巩固住了他“债券天王”的美誉。
两位的业绩都很卓越。根据晨星公司的基金评级,里德执掌的债券基金去年的回报率是7.25%, 而格罗斯的则为7.3%, 真正不相伯仲。然而他们的战略取向正相反,说明判断美国国债的近期走向是非常艺术的一种挑战;鹿死谁手在不久即可见分晓,可以成为经典的案例。
判别他们理念和判断的不同,主要在于两人对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措施对通货膨胀和利率的影响。对此,即便美联储自身都未必有把握,执行公开市场操作的纽约联储在公众的敦促下,还是谢绝评论。至于笔者,则倾向于认同格罗斯的判断,尽管眼下的关键指标——十年期国债的回报率,如里德所预期的那样重新回到了3%左右。
美债,买还是不买?
评论
编辑推荐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