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重组案


                                                    企业破产重组案
                                                                作者:林桂英律师
  2008年11月,林桂英代理了黑龙江一名牌民营企业重整案。

  这个企业成立于2003年9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是当地名牌民营企业。在2006年该企业与一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开发建设综合大市场,向银行贷款2000万元,并以该企业的全部土地进行抵押,土地证由银行保管。由于合作伙伴资金一直未到位,导致资金链断裂,银行贷款一直未还,抵押无法解除。所开发的市场也无法办理产权手续。而这直接导致了市场较低的出售率和出售价格,且尚有一半的房款大概3000万元人民币因未办证而未收回,这也严重影响了该企业的发展。开发过程所赊欠的材料、所欠的施工款近5000万元,均无法偿还,债主们纷纷起诉。 在执行过程中,法院拟对大市场剩余房产评估拍卖。

  法院为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判决的执行,依法执行是正当合法的。但是,大市场一旦被拍卖将产生不可预测的负面影响,企业极有可能破产,也将给政府带来巨大的社会问题。破产对于企业和社会来说是灾难,但对律师来说,却是挣钱的好机会。但林桂英首先想到的不是钱的问题。她想到的是无证房产的低价拍卖,将使企业数千万财产瞬间蒸发;她想到的是创办人多年苦心经营,一朝付之东流的割心之痛;她想到的是500余名失业员工在贫困线上痛苦挣扎以及给社会造成的动荡;她想到是市场中70个刚刚发展起来的私营业主因1000万的装修损失、2000万的积压产品,所遭受的灭顶之灾;她想到的是700户购房者资金严重缩水,希望彻底破灭后的巨大愤怒和不安……律师的职业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促使她下定决心拯救企业,决不让企业破产。

  于是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日夜研究该企业的财务和经营资料,并查找大量的法律法规和案例。终于,林桂英在半月后,提出了指导企业从容应对危机的重整方案,为企业支了两招。一是与银行协商,解除抵押,将土地证取回,办理房屋产权证,只要房屋具有合法产权,则出售率和出售价格自然大幅度上升,原来只卖到每平方米5000元的价格,有证之后至少能卖到8000元到10000元左右。大市场现有可卖房屋1.3亿元,如果拍卖恐怕只能拍到6000万元,但某公司债务却有7000万元。已经资不抵债。如果能走重整程序,办理产权证后再以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卖,则某公司偿还债务后,还会节余几千万元人民币。可以说,土地证抵押、房屋无证,是导致某公司资金链断裂的主要病根,如果能以重整去除病根,势必企业复兴,债权全部清偿,业主安居,工人乐业,社会稳定,各方和谐。重整对于解决该公司的困境,无疑是一个各方共赢的举措。二是增资扩股,出让股权,寻找新的合作伙伴。通过债权转股权的方式尽量减少企业负债数额;通过债权收购、债务重组方式有效整合债权人中支持企业重整的力量;通过与品牌公司进行专业化合作,以引进合作资金,摆脱资金压力。清算所得到的清偿额,又能使债务人从绝境中解脱获得重生。同时也避免了企业破产导致的职工下岗、购房者上访和债权人连锁倒闭等恶性影响。该方案深深地感动了企业领导,也感动了当地政府。政府对企业重整给予大力支持,亲自出面促成该企业与国内某知名企业合作。企业经营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了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