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迫学生跨省补课?教师如此“有才”折射啥?


教师是以教育、培养学生为职责的专业工作者。因其工作的特殊性,教师曾获得了许多包含深情的美好比喻:教师是“园丁”,是“春雨”,是“人梯”,是“灯塔”,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而热衷于教育事业的教师为提升自我与他人生命的价值,也曾豪言壮语、誓言铮铮:“三尺讲台万丈空,桃花源里自耕农。磨剑十年图破壁,开怀一笑坐春风。桃李报我山河丽,我付桃李一片情。不为浮华遮望眼,愿作春泥化落红。”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不止何时起,教育不再是那片曾经令人神往的“净土”,教师的形象也随之轰然倒塌了。

"近日,记者暗访发现山东德州武城二中在暑期组织学生到河北补课,租用多间教室并且向学生收费,老师称补课自愿,但是新学期将不会重讲补课内容。"7月29东方卫视《看东方》播出以上视频内容,并冠以标题《视频:山东高中为躲避查处组织学生跨省补课》。

自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国家就明令禁止不得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唯一标准,也屡屡下发文件规定不得补课或变相补课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但是在许多基层教育者的眼里,这些文件政策几乎都形同废纸,实际效果和理想目标几乎南辕北辙。尽管很多省市也相继出台素质教育措施,对学生作业量、睡眠时间做出限定等,但并没有人去认真执行,从而出现了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仍然有增无减,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局面难以撼动的尴尬现象。

这几年,学校组织的乱办班、乱收费得到了极大的收敛,但滥补课乱办班的巨大市场却发生了偏移,这块大蛋糕却落在了一些胆大的教师身上,由集体行为走向了个人行为,由公开变为了隐蔽。于是,“课内不讲课外讲”变相增加自己的收入就成为了有些教师惯用的伎俩。——考虑到在校园里办班太张扬,不少教师就瞄准了校外,甚至干脆将自己的住宅改为课堂,招直接将自己所教的学生领回家。而为了让学生能上自己的补习班,教师不惜采取哄骗甚至“新学期将不会重讲补课内容” 的方法逼迫学生就范。然而在诸多的补课现象中,类似于这种“跨省补课”的现象的确罕见,由此,我们不得不再次生发感叹:山东的教师真的是太有才了!

从“跨省补课”这一行为来看,笔者相信山东推行素质教育的信心是坚定的,确实也是“动了真格”的,然而效果也是值得质疑的!事实上,教师之所以敢于顶风作案、作奸犯科,主要还在于惩处的力度不足以起到警示作用。我们很少听说有哪个教师因为滥办班被端了饭碗的,也很少听说有哪个教师是因为“勒索”学生而被判刑治罪的。试想,设若教育部以及各地的教育行政部门对于 “办班”、补课之类的现象能够坚持做到彻查一批、关闭一批、处分一批、开除一批的话,设若我们的法律能够对那些变法逼迫学生敛财的教师进行治裁的话,还会有这种跨省补课的闹剧和丑闻上演吗?

搞好教学工作,把知识充分传授给学生,这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如果说一个学校或一个班有很多学生都需要补课,这只能说明学校的教学规划和教学方法出了问题。——利用假期补课,不仅与强调提高素质的教育目的背道而驰,也是对治理教育乱收费的肆意干扰和公然反抗。因此,“跨省补课”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赚钱。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之耻也。”“给心灵一片净土,给诚信一片天地,人生的道路让我们与诚信同行。”“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当“学生已经成了老师手里的‘人质’”,当“ 学生已成为老师‘勒索’和‘盘剥’的工具”时,我们有理由怀疑:他们还怎么面对“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铮铮誓言?”

教师是一个光辉灿烂而又功德无量的职业,设若为了一点点的蝇头小利就置学生的身心健康于不顾地“躲猫猫”,这是有悖教育规律也是不道德的。但在批判有些教师胆大妄为、祸国殃民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深思:究竟是谁造就了这些丑陋而又卑劣的灵魂?!

“素质教育,是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涉及到教育领域的一系列改革和利益关系的调整。山东德州武城二中“跨省补课”现象表明,设若我们不能做到从真正根源上打破戴在校长、教师头上的要分数、要名次的“紧箍咒”,不能做到让教师真正从骨子里树立正确的科学的育人观,不能彻底打破那种利益纠结的链条,我们就无法使教育真正回归育人功能,素质教育就永远只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口号而已!

(李吉明201181日于河南新乡 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