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还靠复健机器人


  最近,在SAGE旗下的《临床复健》(Clinical Rehabilitation)期刊上,台湾的学者们发表了首个运用加速器追踪中风患者复健情况的研究。这项研究来自于台湾大学的林克忠、谢宇威以及成功大学的吴静宜,目的是研究复健机器人辅助治疗(Robotic rehabilitation)如何帮助中风患者恢复肢体功能,以及复健训练对日常生活的改进影响。

  由于认知功能受损,中风患者通常很难将复健训练中学到的机能技巧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因此,研究人员们为患者们在双臂上佩戴加速器,测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上肢活动情况。总共有20名患者参与该研究,研究人员们将其分为复健机器人辅助治疗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受训人员分别接受了4周的训练,每周5天,每次时长为90分钟——105分钟。研究结果显示,复健机器人辅助治疗小组的平均比例变化为0.047± 0.047,而对照小组接受常规训练人员的平均比例变化为0.007 ± 0.02。

  通常,中风患者有上肢偏瘫倾向,这给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困难。这项研究的亮点在于复健机器人辅助治疗的研究——机器人辅助治疗对于患者恢复肢体功能训练有明显疗效,能够大大提高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双手活动能力,况且它们能够精确地根据每位患者的需要,度身提供持续不间断的强度训练,还能够通过视觉和声音给予运动反馈,促进患者的机能锻炼。

  另外,研究也证实了加速器是一种为中风患者衡量上肢活动能力的有效工具,能提供肢体动作的客观信息,当它和传统的临床测量相结合时,更加全面地反映出患者的机能表现。加速器的佩戴也很方便,仅仅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臂上即可。

  林克忠指出,对于中风半年内的轻度及中度上肢偏瘫患者,机械辅助复健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优势,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够真正把训练中学到的能力用于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