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让你“回村儿办公”


在接下来十年里,办公室工作方式将发生非凡的变革。这些变革在一些国家也许比在其他地方更为深远,例如在印度,增强的网络接入和智能技术使得一些任务可以被分派给在大城市周边工作的人群,包括在农村的人们。

 

施乐公司首席技术官索菲?范德布洛伊克。
来源:克里斯托弗?拉马卡(Christopher LaMarca) 
 
   Redux施乐是众多顺应这种趋势的公司中的一员,它们开发新技术,为未来铺就道路。施乐首席技术官索菲·范德布洛伊克(Sophie Vandebroek)向《记者》杂志(MIT Technology Review)首席记者大卫·塔尔博特(David Talbot)介绍了施乐(印度)研究中心(Xerox Research Center in India)建成两年来的一些成果。

记者:外包业在印度已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您认为其未来的发展如何?

范德布洛伊克:如今,在印度的大型办公楼里,你可以发现有3000名工作人员来到拥挤的城区,有的从事文档管理工作,有的是客户呼叫中心的职员。他们领着微薄的薪水,有时需要在上班路上花好几个小时。将这些工作带到农村就好得多,这样会有更高的商务效率,更好的持续性,对增进员工及其家人的健康和幸福也更有好处。

记者:施乐招募了一些人种志学者来研究这些问题。他们发现了什么,您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范德布洛伊克:我举个与分散生产(distributed manufacturing)有关的例子。在金奈(Chennai),我们研究了一家量产篮子和其他编织品的企业。一名农村协调员每周到进行生产的村子里巡访,到周末时,他会把生产数据输入一张Excel表格,然后传回金奈。他需要一种借助智能手机实时输入并访问数据的方法。

记者:这项技术原先没有吗?

范德布洛伊克:如果你是在带宽充足的地方,并且有一部智能手机,那么你就能访问数据库,甚至是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创新常常要“少花钱多办事”,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保证在较低带宽下,在尽可能多的手机上做具体的工作。新型工具使得工作人员只访问他需要的特定数据,这种工具在金奈已经有了。

记者:这样的科技创新在发展中国家以外的地区也能应用吗?

范德布洛伊克:要是你能用更简单、更有效率的方式完成一件事,那它总是好的。举个医疗领域的例子,有许多低成本设备上的创新,护士们可以在农村使用它们。发达国家的人们也可以使用类似的低成本技术,用于在家中向医生报告自己的医疗信息。

记者:您是如何将大型外包中心的工作进行分解,而后发到农村完成的?比如,有些工作涉及敏感的金融或健康信息。

范德布洛伊克:在做这样的工作时,你需要小心,使用的方法也要经得住农村停电、电话或互联网中断的考验。我们正在起草相关方案,例如,假设一项工作是处理你的医保支付——施乐每年处理高达9亿美元的医保支付业务——我们会确保对此项工作进行拆分,因此,没人知道你的姓名、医疗状况和社会保险号码。

记者:此类办公方式的广泛应用还需要多久才能实现?它的最终版本会是怎样的呢?

范德布洛伊克:我的期望和目标是这种办公方式可行并能形成规模。我们在印度理工学院马德拉斯分校(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的乡村技术与企业孵化器('Rural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cubator),跟一些初创企业一同发起了一项试验。一旦试验取得成功,这种方式在印度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前景会与现在大不相同。它能让人们在自己的村子里谋生,从而创造出一个更社会化、在环境方面更可持续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