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6日新闻解码


  

  一年期央票收益率意外上行隐含加息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上午发行的人民币50亿元1年期央票参考收益率上升8.58个基点至3.5840%,打破了此前连续7周保持的3.4982%水平。央行周二上午还进行了29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而今天到期的28天期正回购为250亿元。

  点评:加息的可能性存在空间明显不大。近期央行对宏观微调的态度就是"要综合运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和宏观审慎管理等工具组合,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节奏。”从顺序来看,加息处于第一位,提准已被放在第四位。加息的可能性始终存在但幅度不会很大。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都是低利率,加息后恐引火烧身人民币升值速度更快。

  如果我们迅速地加息,一定会引起国际投资界过多的关注,会引来更多资金的流入,使流动性进一步上升,导致控制物价等宏观调控的难度更大。

  目前投资正在逐步退出,经济也有降温的趋势,盲目大幅度加息搞不好会引发经济硬着陆,刺破房地产泡沫。在经济转型没有完成的关键时刻,适度加息可以调整负利率的幅度,减轻银行资金外流和民间借贷乱象。

  据商务部统计,2011年7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2138家,同比增长2.69%;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83%。2011年1-7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15600家,同比增长7.89%;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1.8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7%。

  点评:外商投资规模不断增长,20年来对中国经济增长巨大。中国政府也特别欢迎所谓长期在中国投资的冷钱,而并非炒一把就走的热钱。过去的经济效益标明,FDI每增长1%,GDP增长贡献就达到0.2%,可见外商投资和经济增长高度正相关。

  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世界大约是10%左右,但全世界的资金有40%涌往中国,外商投资创造了中国就业,加快经济发展,同时也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这也是中国资产泡沫的一个重要成因。地方政府投资向基础建设,外商投资在大量的制造产业转移两者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投资过快增长,形成了投资过热和经济结构不平衡现象,这个现象反映了劳动力和资本比率的失衡,也就是资本增长率明显快于劳动力增长速度。投资速度大大超过了就业人口增速,就会带来就业率相对下降。结果未来的增长只能过度依赖储蓄率和外资不断投入。投资过热反而会导致失业率提升、投资效率低下等等问题,使得中国经济“虚热”,通货膨胀高居不下。

   过去为了完成GDP高速增长,各地都在积极地引进外资,为外资企业创造全世界最优良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这其中付出了大量廉价的资源和能源,但却很少看到中国企业的积累,技术的积累。所以凡事都应该有度,在中国腾飞初期,大量的外资进入是好事情,在如今大量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再盲目引入外资,甚至以新兴产业之名行圈地造园之实,无疑是为中国的泡沫经济雪上加霜。

  2011年上半年,外汇管理部门继续保持打击“热钱”的高压态势,查处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案件1865件,涉案金额超过16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26.2%和26.9%。

  点评:150亿美元涌入中国,也许这仅仅是冰山的一角。人民币升值预期及经济持续发展的前景,使中国或成为国际资本的“避风港”。更多“热钱"会涌入中国,为什么热钱会让外管局如此警惕?因为热钱将扰乱国内的货币市场。在中国资本项目仍然受管制的条件下,热钱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汇率的冲击上,中央银行为了保持汇率稳定将不得不通过冲销措施购买外汇资金增加本币供给,并且还要压低人民币利率。这样必然会导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空间进一步缩小,宏观调控能力减弱。过去一直依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是吸纳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量,本意是吸收经济活动中过高的货币供应,被看成是对付热钱的手段。遗憾的是调准不仅没有遏制热钱的势头,反而错伤了中小企业。中国现在对热钱采取的态度还是严进严处,对付热钱的办法主要是监管。但资本项下的监管难度是极大的。外商投资规模这么大,增长速度这么高,到底如何界定哪些是热钱哪些是冷钱呢?如果4季度热钱继续涌入中国,上调存准也是无奈的选择。笔者联系方式QQ1055185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