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企业经营或项目运营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在困境或绝境中,意志和信念开始动摇,人心开始涣散,直至导致企业或项目的失败……,时过境迁,当回首这些往事的时候,又常常感叹,我们当时离成功已经近在咫尺,再坚持一下多好……。用马云的一句话诠释这种现象再贴切不过: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是死在明天晚上。
在逆境、甚至是绝境中坚持下来,用决战决胜的信念大旗引领我们企业的前行,是每个企业领袖的期盼。解放军组织常讲“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抛弃,不放弃”“以苦为乐,艰苦奋斗”“打不烂,拖不垮”……,都会在危难时刻激发出强大的战斗力。
远的说说“上甘岭战役”,当美军以“覆盖式”的每分钟6发炮弹狂轰烂炸上甘岭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硬是在“人间地狱”中撑了下来,当解放军开始以每分钟1发炮弹进行支援和反击时,美军马上就溃不成军了,已经是过去半个世纪的战争了,美军的“军事学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解放军是如何在这样的绝境中坚持过来,甚至绝地反击,几乎全歼了美国的精锐之师。至今美国的“智库”还不时警告美方,不要在陆地挑战解放军,在他们看来,解放军是世界上最强大、最优秀的陆军,他们有着超乎想象的毅力和忍耐力。
再说说和平年代,98年抗洪抢险,2008年的汶川地震救灾,解放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更是让世界军界为之震撼——谁说久疏战场的中国军队已经没有了战斗力!98年的那次洪水,我们的解放军战士是用血肉之躯抵挡洪水,我亲眼看到,已经连续两天没吃上饭的小战士还在拼命扛着沙袋跳进松花江……。汶川地震的空降兵,硬是在地形复杂的崇山峻岭完成跳伞。坦白地说,在这样的高度、这样的地形、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实施跳伞,这就等于是在“自杀”,在写完遗书以后,这些可爱的小战士在困境面前硬是完成了人类航空兵的壮举。
就是在这样的困境,甚至是绝境下,解放军为何一次又一次让人感叹!作为一名老兵,或许也只能窥其一二,这里与大家分享。
树立典型,捍卫荣誉
很多人都说共产党喜欢树立典型,甚至以此为“贬义”,但实际上,至少在我看来,“树典型”是大有学问的。在军事组织里,关键时刻会有“火线入党”,以此激励人心,在困境中保持旺盛的战斗力,坚定必胜的信心;当“平静”的时间太久,队伍稍有松懈甚至有点麻木的时候,“典型”就会如期而至,重新激荡起进取的信念。“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苏宁”“徐洪刚”……在不同时期的危难时刻,不断地鼓舞着军队的士气,坚定着军人的信念。
战场的竞争是不承认亚军的,亚军就意味着死亡。荣誉对军人来说,看得比生命还要重,在抗洪抢险中或者汶川救灾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飘扬的红旗,上面写着“XXX先锋团”“XXX尖刀连”……,这可不是随便写上去的,这是这个团队几代军人用生命换来的至高无上的荣誉,是军人的骄傲,更是不容有半点侵犯的尊严,当这样的荣誉感扩散开来,并在与周围的团队“竞争、较劲”的时候,就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可以不惜牺牲生命来捍卫这面旗帜的尊严和荣誉。
当我们的企业组织学会在恰当的时机“启动、树立典型”的时候,当我们的企业可以把“荣誉”变成尊严的时候,“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拖不垮,打不烂”“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就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在商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典型”“荣誉”对每个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笔无形的巨大财产,倘若作为企业的领袖还不能深悉这个道理,那无异于白白浪费摆在面前的优质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深处逆境甚至绝境时,做为组织的领导,可以考虑“为了树典型”而“树典型”,但作为领导的你,一定要清楚,树这个典型要起到什么作用,这个典型是不是“真典型”,否则,将很可能适得其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