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关村,做卖场管理,商家间的故事听得自然也就多了。有些是互相解闷,博得一乐,有些也对卖场管理工作有帮助或启示,当然,要想听到原汁原味的,还是要走近商家,走到现场,看似无意的闲聊中才能捕捉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最起码也便于日常的管理沟通和配合,和商家聊天,多投入些时间多些收获。
最近和一个友商聊天,说起他的一个朋友的柜台。都在中关村干多年了,自己不认识,听说过。有一天工商检查营业执照,就检查到了自己刚签约的一个柜台(营业执照还没来的及办理)。这个商家的朋友老板赶忙解释,我们在中关村很多年了,一直诚信经营,文明经商。没想到检查人员,淡淡说道,无照经营,何谈诚信?
无照经营,何谈诚信?说着无意,听着有心。这位友商说着自己朋友的故事,我想到了卖场管理的各个管理触点。经济学告诉我们,什么最缺,什么最值钱。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守承诺就变得很关键。所以,诚信最缺,诚信最值钱。
从消费者角度看,讲诚信是最好的企业宣传,但作为一个企业,连营业执照也没有的话,没有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对消费者的诚信也就成了个人之间的承诺,消费者要知道这是一个没有营业执照的企业,还会相信你的销售承诺吗?从市场管理角度看,商家亮照经营,才能让自己的承诺变的有法可依,也就是说,一旦不信守承诺,发生售后等,也表达自己甘愿承担责任,并且这种责任,是可通过相关部门进行处理。没有照,就变成了个人承诺,诚信应该有消费者判断,而不是自己说。
从市场管理角度看,亮照经营,让消费者不仅知道是在哪个柜台买的,还知道这个柜台是哪个公司,中关村柜台每年都签约,即使商家离开了这个柜台,去别的地方干了,通过工商也可以查到公司,消费者出现售后和服务问题,也可以便利解决。这样作为卖场方,消费者奔着你的卖场来的,产品又是商家卖的,二者出现问题,也可以更好更快的处理解决,解除了消费者后顾之忧,也让有照的商家踏踏实实做生意。
从市场管理角度看,亮照经营还可以有效监控市场内转拼问题。转拼租对市场来说,个别位置,个别情况下应用也是有的,但市场选择商家,更多是选择有实力的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销售和相关服务。转租意味着商家从卖场拿到铺位,转给别人,侵蚀了卖场的租金利润,加重了二租或三租的经营成本,必然也转嫁给消费者,卖场没有挣到该挣的钱,还带来很多管理隐患。因为后面商家都是底下名单,市场一旦不掌握商家情况和信息,很多潜在问题,事后查都不好查。但作为卖场方,对市场的管理责任,有关部门追查起来自己也是脱不了干系的。
拼租也是,共用一个照,销售产品有问题,不管从有关部门还是消费者角度,容易扯皮,受伤害的最终还是卖场。
商家亮照经营,是市场管理的基础环境,也是在商家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商家和商家之间,商家和消费者之间,商家和厂家之间的问题时,作为卖场方,协调处理的基线。柜台和营业执照一一对应,公司名称和商家名片,商家服务承诺,商家销售凭证一一对应,这才是诚信的基础保障,也是真正诚信商家的做法,市场方抓亮照经营,这是很重要的一项市场管理工作,从卖场主办方角度,也是相关职能部门要求的必须工作。
有了执照,不一定诚信,无照经营,何谈诚信,强化亮照经营工作,是卖场管理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否则,卖场方推出再好的服务措施,再好的服务举动,效果保证上也会大打折扣。
狠抓卖场的亮照经营工作,很长期,很细节,需要耐心,需要引导,更需要坚持做下去,做好它!
坐在北京到青岛D车上,享受着公司组织的集体旅游,听着同事们轻松笑声,千里之外看中关村,跳出卖场看卖场,卖场管理就是这么一个见力不见功的工作,选择卖场管理,就是选择一种特殊的管理角色!随笔而感,也算回报给公司旅游的福利吧。
卖场管理:无照经营,何谈诚信?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