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危机:如何让中国老百姓放心?
2011年8月18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为美国副总统拜登访华举行欢迎仪式。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2011年5月美国国债14.29万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全球债主都会被“坑”,包括美债在内的美元资产保值风险大增。目前美国国债中投资比例最大的是美国社保基金,为19%,达2.67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以1.63万亿美元排名第二,占比为11%。中国作为最大海外持有国,所持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占比为9%,排名第三,有关测算显示,相当于美国欠每个中国人约5700元人民币。
综合媒体报道,中国拥有近3.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持有超过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第一大债权国,根据美国财政部8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继今年4月和5月连续两月增持后,中国在6月继续增持57亿美债,现持有美债总额达1.1655万亿美元,目前仍是美国最大的债主。本月初,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历史性地下调美国信用评级,美债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美债问题旋即成为拜登访华的一大焦点。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更是明确指出,不管发生哪种情况,美元贬值或者美债评级下降,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将遭受20%~30%的投资损失。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对于美债危机造成的账面减值也大致估算在20%。按照1.16万亿美国国债持有量计算,最低下跌20%,将会损失2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5 万亿元。这就意味着,每个中国人手中约有1100元钱蒸发。
中国网友评论“中投公司就是送财童子,黄金投资比例只占1.6% ,没有享受到黄金上涨带来的好处,而美债的风险却时刻抽打着他的脸蛋。”,“美国债务状况恶化,美元价值受到动摇已成定局,人民的血汗钱打水漂,由谁来承担责任?”更有网友痛心疾首:“汉奸误国, 中国万亿美债投资打水漂 !”,“中国13亿人攒出的钱,供养世界最大的‘负翁’美国,这件事让中国人难以接受。”
媒体报道,早前中国官方敦促有关各国切实采取负责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减少财政赤字,妥善处理债务问题;奥巴马政府则回应,美国财政正迈上可持续之路,美国将履行自身义务。美国的不确定性直接关系到中国的钱包,中国持有超过1.1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是美国的第一大债权国。对于中国把这么多钱投在美国的政府债券上,一部分中国老百姓提出了公开批评。
美国虽然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但却也是全球最大的债务国。目前,美国财政支出的每一美元中,就有0.4美元是借来的,借贷已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依赖。所以自1960年以来,美国国会已78次提高债务上限,平均八个月提高一次。奥巴马做总统以来,也已经提升过三次。而美国的债务总额也从九十年代初的不到4万亿美元急速提升到今天的14.3万亿,几乎占GDP总量的100%。如果换成希腊或者拉美或者九十年代俄罗斯哪样的国家,早就破产并成为全球救援和施舍的对象了。
日前美国新任驻华大使骆家辉针对中国所持美债资产的安全问题,骆家辉表示,他认为中国对美元资产的投资是安全的,而且美国政府与奥巴马总统也都致力于整顿国内财政问题。拜登自8月17日开始至22日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正式访问。美国副总统拜登在访华前夕接受《财经》杂志书面专访时表示,美国政府将确保政府债券对其所有投资者的安全性、折现力及价值;未来几个月里,将敦促国会颁布大幅削减赤字的法案,并采取更多手段刺激就业。“这首先是一个对美国公民的坚定承诺——他们是美国政府绝大部分债券的持有者,同时这也是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外国投资者的坚定承诺。”拜登说。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当然有理由要求美国政府就美国国债信用作出承诺,试想一个国家若失去信用,那世界经济金融秩序不就乱套了,公信力失去,国将不国,美元的话语权有谁信?俄国总理普京痛批举债度日的美国好比是全球经济的“寄生虫”,并表示美元独大是金融市场的威胁。这是继北京人民日报用“不负责、不道德”以及世界银行总裁佐立克的“玩火”说之后,外国对美国国债危机措词最强烈的批评。
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就体量和流动性而言,市场上目前还缺乏可以替代美国国债的选项。在欧债危机加重,日本经济低迷不振的情况下,找到比美债安全级别更高的投资品种并不容易。购买美国国债,其实也是一种投资,有风险亦算正常,但决策层考虑购买国债多元化的同时,这1.14万亿美元的巨额资金考验决策层的智慧,如何减持美国国债,是在中国财力继续增强时,不再购买美国国债,改购买其他有实力国家的部分国债,还是在现有基础上减持,这应该是8月2日以后国家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的事。
人们记忆犹新,美国主管能源与商务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琼斯·费尔南德斯7月28日表示,白宫目前还不能对中国承诺“美元不会违约”。这是美国国务院首次公开就美元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对中国表态。美国赖账风险正在增加 ,中国正在对美失去耐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希望美国政府采取负责任的政策和措施,确保投资者利益”。
美国媒体近期也刊文称,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并非在向美国“行好”,而是别无选择。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称,中国以美国债权人自居,认为美国过度举债拖累中国,但事实上,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并非在向美国“行好”,而是别无选择。事实上,美国通过向中国借债帮中国保持低汇率和出口优势,才是在向中国“行好”。
港媒发文认为,俗话说,如果你欠银行一千块,你会有麻烦;但如果你欠它一百万,银行会有麻烦。中国对美国的借款已经高达2万亿美元,这相当于把中国30%的年产出都存放在同一个国家,并且中国3.2万亿外汇储备中剩余的绝大多数可能都借给了欧洲国家。像中国这样的大债权国将面临三重打击:其一,西方需求下滑,打压中国的出口拉动型增长;其二,信贷忧虑高涨,损及中国的高额储蓄;其三,面对西方需求冲击的政策反应,可能是印发更多钞票。中国也可寻求增加货币供应的手段,但这会危及社会稳定,因该国通胀率已相当之高,但若中国威胁要抛售美国资产,也可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为这对当前美债市场造成的任何影响,也会引发同样的短期估值后果。任何一种情形的长期后果,都是美元一家独大的储备货币地位被削弱,此前中国支持以IMF特别提款权的方式,由关键储备货币组成货币篮子的做法,这是背后原因之一。
中国如何摆脱“美元陷阱”?英国《金融时报》8月8日载文指出,尽管对于目前已持有的美国国债,中国几乎做不了什么,但中国可以反思过往的政策——问问自己是怎样落入这个陷阱的,以及如何摆脱。20多年来,中国几乎没有间断地保持着经常账户盈余和资本账户盈余。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外汇储备的累积。然而,持续保持这些盈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的最佳利益。一个人均收入位居全球100名之后的发展中国家,数十年来却一直把钱借给全球最富有的国家,这有违情理。而更糟糕的是,作为全球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之一,从本质上说,中国购买美国国债、而非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做法,是在把自己高成本借入的资金又贷给其债权国。
该文进而指出,另外一个因素在于,中国所持有的金融资产的任何损失,只有当持有人决定套现时才会真正“实现”。如果美国政府继续偿还其公共债务,而中国继续将外汇储备投入美国国债,这场游戏就可能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不过,这种局面最终是不可持续的。持续的时间越长,最终的调整就将越猛烈、破坏性也越强。
如果说中国能够从美国债务上限危机中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中国必须叫停那些导致外汇储备进一步积累的政策。鉴于许多发达国家完全是在“印钱”(最近有传言称,美国可能会再次施行量化宽松),中国必须认识到,自己不能再投资于发达国家的纸面资产了。中国央行必须停止买入美元,并尽快将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中国早就应该采取这种做法,不应再犹豫和摇摆。允许人民币自由浮动并非没有代价。然而,它带给中国经济的益处将远远超出那些代价,且同时也有利于全球经济。
8月17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带着微笑出现在中国北京,美债问题旋即成为拜登访华的一大焦点。拜登想要表达一个信息:美债危机,请中国放心。如何让中国老百姓放心?不仅要听其言,还有观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