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应藏汇于民抗通胀


  一般人对通胀的理解是物价上升。但物价上升只是通胀的现象,通胀的本质是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不断膨胀,如果社会上的商品增长,追不上货币增长的速度的话,商品的价格就只好不断上升。

  内地近期通货膨胀严重,物价急剧上升,政府应付的方法是不断增加利息与要求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利息加了,人民就会把钱存入银行,减少消费。钱存入银行后,银行会把钱贷出去,变成又再流入社会。政府于是要求银行把存款中的一个比例存放在人民银行,作为存款准备金,以免银行把过多的钱贷出去。

  这种做法很实际,的确可以减少货币的流通,却没法增加社会上的商品供应。原因是中国生产的商品有很多都拿来出口,结果在外国,中国商品泛滥,令外国不易有通胀;而中国则赚了外国的钱拿回中国花,却没有这么多的商品可买,物价焉能不升?

  因此,中国不能单凭加息与加存款准备金去遏抑通胀;更有效的做法,应是要防止出口赚回来的钱在中国流通。过去,中央为了进行外汇管制,强行要内地赚到外汇的人,把外币兑成人民币,不可私存外汇。这是造成内地人民币泛滥的一个主要原因。

  本来楼价上升可吸纳一部分过多的人民币,但政府又不想楼价上升,故进行限购,令资金更加没有出路,导致通货更加膨胀,政府只好不断加息与加存款准备金,但这又令中小企经营成本上升,妨碍经济增长。

  长此下去,并非办法,中央于是想用增加内需减少出口的方法,一方面减少外钱流入,另一方面又可以花掉内钱。但这种经济转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难解燃眉之急,更可行的方法是存汇于民,并让人民把钱调去外国。

  以前中国是外汇不足,当然不会这样做,但现在中国已经外汇太多,这样做不但不会有损失,还可以解决不少矛盾。

  民间的企业,如果赚到外汇的话,政府不必吸纳,可让他们开外币户口存在银行。这样,从外边赚回来的钱就不会全部都变成人民币在内地流通。

  过去,中央吸纳了民间的外汇,就只能用作储备,不能花费。但如果外汇留在民间,就是民间自己的钱,他们就可以用来买外国的商品与服务,或者拿到海外去投资。只要政府严格执行在中国一定要用人民币,外汇就只能用到外国去。

  即使不是为了进口或者到外面去投资,政府亦可以让民间存在外币户口的钱随意调往海外,存在外国的银行。内地很多人想走资,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这样,原留在中国的外汇就会回流海外,让那些乱印钞票来换中国货的国家,自尝一下通货泛滥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