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区紧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及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探索出一种产城一体发展总部经济的模式,助推了城市转型升级,有力推动商业服务模式变革。业内人士称,该模式使曾经的老工业基地涅重生、成功转型,成为成都市“产城一体”发展的代表。
重建新格局总部经济助力城市和产业“双转型”
成华区是成都市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是成渝经济区、成德绵经济带的桥头堡。同时该区也是我国“一五”及“三线”建设时期的重点建设区域,曾布局了众多电子、机电制造等产业,先后聚集过253家中央、省、市大中型企业。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量东郊国有企业陷入困境,成华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等方面严重滞后。为从根本上扭转“老工业基地+大农村”的落后局面,成华区以“成都市东郊工业区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强力推进“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传统工业区”向“现代化城区”转型,实现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三次跨越”。
从2009年开始,成华区按照“产城一体”的理念,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大力推动“总部基地”向“总部经济城”升级发展,总部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到去年,全区拥有各类总部企业150家,实现全口径税收18.3亿元,实现区以下税收7.3亿元,对地方税收贡献率为24.3%。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区域基础配套、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提升优化了城市形象和功能,有力推进了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两个转型”。
成华区委书记何立斌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华区在发展总部经济的过程中,不仅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对入驻成华区的总部企业在土地、税收、员工子女教育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使他们生产、生活无忧。
肩负新使命总部经济使成华区走出创新之路
据介绍,近几年来,成华区围绕总部经济发展,以龙潭总部经济城为“试验田”,大胆改革创新,走出一条独具特色、又好又快的创新发展之路,并逐步形成由点到面、由总部城辐射到全区的发展态势。
一是融合发展,全力推进“产城一体”开发模式。将总部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统筹规划、有机融合、整体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发展。作为发展核心的总部经济城,在功能上,围绕世界级、现代化、超大型的“造城”理念,建设集办公、科研、金融、商贸、会展、文化、娱乐、休闲、运动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副中心”。
二是放大优势,着力推进产业高端化发展。紧盯“西部第一、全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目标,瞄准高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高端化,全力发展以机械设备、电子通讯及环保产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引进以机械电子、医药食品、钢铁贸易、环保产业等企业的研发、销售、结算中心,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国内外知名企业、行业100强企业的一级总部或区域总部,打造服务四川、辐射西部、影响全国、吸引世界的总部新城。
三是优化服务,健全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结合成华实际,营造加速总部企业集聚、成长的政策环境,引入国内外知名的投资咨询和风险投资、担保、基金、信托等服务机构,提供投资管理、咨询、评估、发展等服务;引入各类商务服务机构,构建“总部联邦商务中心”,提供创意、会计、审计、人才培训等服务。
目前,龙潭总部经济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共引进311个项目,其中引进中国二重国家工程中心、中国机械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中石油西南石油钻探设备研发中心、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航天通讯研发中心、中国建筑(601668)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等总部项目132个。去年,龙潭总部经济城实现税收收入3.6亿元,带动就业20000余个,总部经济城在税收贡献、产业聚集、消费带动、劳动就业等方面的连锁效益初步显现。——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