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时代能否做到“不竞争”?


  我的很多客户,在提出他们的咨询要求是,总不忘记强调一句话:“一定要有效的策略,战胜××品牌。”

  ××品牌,往往就是他们的同行品牌、竞争品牌。

  多年以前,我曾经发现了一位老板的秘密。这位当年已经身家数亿、业内较为知名的老板,曾经连续几天晚上,自己开一辆破桑塔纳,躲在同行某品牌的物流基地大门外的角落,数车,看每天晚上同行品牌到底能发多少货。我当时在想,他为什么不安排员工去做这件事,而非要自己受这个罪?原因大概是这位老板自己也知道,这样的心理不够大气,不愿意让任何人知道。

  在许多行业,品牌与品牌间针锋相对的竞争十分激烈,如家电、乳品、饮料、手机、通讯行业、网站等。广告战、新闻战、公关战花样翻新,最后黔驴技穷的一招,就是价格战(战略意义的价格战除外,但很少)。

  我曾经有过这样一个结论:当某一个行业针锋相对的品牌竞争大范围出现时,只能证明一点,这个行业的同质化已经非常严重。

  举一个反例:大家可能都认为保健品行业很不规范,当然是和身处一定的市场阶段有关系。很多人对保健品行业不够重视,没有认真研究。但是,保健品行业有一个别的行业没有的特点,即,很少出现品牌间针锋相对的竞争。也没有出现过别的行业常见的“老大之争”、“霸主之争”。

  为什么?因为保健品行业的老板没有心思去研究同行,而是一门心思去研究消费者,拚命的去找潜在需求,找市场空档。

  你们做减肥的很厉害了,我没必要和你打,我去做免疫力;免疫力已经有老大了我不去硬拚,不去“干掉老大做老大,干不掉老大做老二”,没关系,我去做排毒市场。

  即使同一类产品中的品牌,也不去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式的竞争,而是换个角度做我自己的。比如,当年的补血市场,红桃K已经做的很厉害了,而且最核心的诉求点是“补血快”。康富来要推出自己的“血尔”,而且也想做老大,按照别的行业的思路,血尔应该打“补血更快”。

  但血尔没有这么做,你的地盘听你的,我换个地盘做老大,血尔主推自己的卖点“补血持久”。一样做成了一线品牌。

  一位保健品的老板说过:中国市场太大了,你做你的,我做我的,没必要针锋相对。我们的要重点研究的是消费者,而不是同行。

  其他行业可能学不到保健品行业的具体战术,但这种竞争境界却值得参考。

  因此,竞争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敢竞争”,第二重“赢竞争”,第三重“不竞争”。

  所谓“不竞争”,不是逃避,不是认输,而是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采用聚焦策略,换个地盘做老大,小池塘里捉大鱼。

  我曾经说过:中国市场,还有两个行业,目前最容易进入,也最容易生存发展,一个是娱乐业,一个是服装业。因为这两个行业对个性、差异化的要求很高,做出特色,就能活出自己的天地。

  其实,每一个行业都有其开放性。关键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做品牌、做企业。做企业不是赌气,不是竞技体育,而是用价值交换价值。

  找到自己的品牌定位,找到自己的消费人群,找到自己的价格区间,找到自己的营销模式,才能真正进入“不竞争”境界。

  只有更多的企业把自己向“不竞争”境界进行提升,才会有产品、服务的不断创新,才会有整个社会的进步与财富的增加,而不是“零和”。

  中国企业家大概兵法看多了,动不动喜欢打仗。但仔细研究,《孙子兵法》中的战术是表象,最高的“赢”的境界,竟然也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