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经营发展辩证法----快就是慢,慢就是快


  企业的经营发展充满了辩证法。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议上问到:什么让石头漂在水面上?答:速度。速度能使沉甸甸的石头飘起来,同样,在信息化时代,速度也决定着企业的成败。然而按照唯物辩证法一分为二的观点,速度有快慢之分,那么企业究竟是做“快公司”还是做“慢公司”,也应辩证来看。

  我认为,快可以让企业先发制人,以快取胜。所谓快鱼吃慢鱼,速度快的企业往往能够先分得市场利润的一杯羹,但快也可以使得企业欲速则不达,让企业失去平衡,甚至物极必反,导致快就是慢;相反,慢虽然往往吃不到第一杯羹,但是,慢可以让企业稳中求实,厚积薄发,吃的最多,走的最远,最终积跬步以致千里,企业发生质的飞跃,达到慢就是快的目的。

  “快就是慢”的观点以小肥羊、金地集团为例。小肥羊短时间内扩张到700多家店,可是标准化缺失的扩张使其积重难返,不得不壮士断腕,将门店数缩减了一大半,又回到了起点——快的结果就是慢。

  2008年金地集团秉承高价拿地的战略思路,以快为原则,当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实现销售金额114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17%。报告期内共实现销售面积11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4%,实现营业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31%。然而,净利润8.4亿元却较2007年减少1.24亿元。[1]究其原因,是2008年金地的快速发展没有把握好发展节奏,风险控制机制没有完善到位,企业相关机制发展有所错位,过快的发展速度让金地无暇顾及细节管理与机制保障。因此,金地集团在感受速度战略高价拿地的暖流同时,也没能躲避净利润下降、公司有所动荡的寒流袭击。本该大步向前的快公司步履艰难了起来,想做“快鱼”的金地集团着实感受了一把什么叫欲速则不达,结果变成了快就是慢。

  企业要想加快发展速度,占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以达到盈利的目的,也要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量力而为,稳扎稳打。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企业如果一味追求速度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平衡与稳健,“快公司”反倒会因刹车不及时而翻车,结果还不如“慢公司”发展的好。慢不是急流勇退,也不是消极怠工,而是以退为进,增强体质。磨刀不误砍柴功,慢是为了积攒快攻之势,今天的“慢”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快”。

  像毛竹的生长过程,就折射出“慢就是快”所蕴含的哲理。在毛竹一生中的最初五年里,几乎观察不到它的生长,即使生存环境十分理想也同样如此。但是只要五年一过,它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开始以每天两英尺的速度急速生长,并在六个星期之内长到90英尺的高度。当然,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魔法的,毛竹的快速生长所依赖的是长达几英里的根系。其实,早先看上去默默无闻的它一直都在悄悄地壮大自己的根系,毛竹用五年的时间武装了自己,最终创造了自己的神话。

  “慢就是快”观点的典型代表就是肯德基。1987年,肯德基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店,5年后仅开了10家店。对于这样一个国际餐饮巨头来讲,5年时间开10家店实在是太慢了。这5年肯德基在干什么?他们在摸索中国市场规律,调研中国人的口味特点,了解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架构。等到肯德基这个洋玩意儿的特许体系完全与中国市场磨合适应,扩张才突然加速。从100家店到400家店,从800家店到1500家店,仅仅就是一两年的时间——慢公司变成了快公司。

  当当网也是践行“慢就是快”发展战略的代表企业。2002年,当当网总裁李国庆曾放言互联网企业的高增长可以持续10年;2003年前后,当当网果然以200%、300%的年同比增长率在膨胀;2004年,李国庆公开宣称当当网的发展策略仍然是扩张,扩张,不断扩张。但很快,李国庆改变了当当网大举扩张的策略,他说“还是要脚踏实地,很多企业想一口吃胖,很容易‘撑死’”。因此,当当网主动放慢发展速度,以换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2]。当当网在主动给自己的扩张降速的时候,把快速(缩短订单送达时间)让给了用户,换取更高的客户满意度,同时也为自己积累未来的快攻之势。因此,对于当当网而言,今天的“慢”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快”,而他们也确实做到了。

  慢不是急流勇退,相反,慢是在为企业下一步的跳跃做准备。以退为进,有了助跑,才能跳得更远,正是由助跑到跳跃的迈进,才使企业积攒实力,实现质的飞跃。这就是企业经营发展的辩证法告诉我们的:快就是慢,慢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