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和新版《蓝精灵》披着3D电影的外套接踵而来,席卷各大都市影院,同时也触发了从“70后”到“90后”人群的怀旧热潮。
然而,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这些曾经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本土卡通形象,在与好莱坞动漫大片的竞争中无声隐退。面对好莱坞动漫大片的席卷浪潮,产量雄居世界第一的中国本土动漫将如何应对?如何重塑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
好莱坞动漫片触发怀旧潮
仅一个月内,《变形金刚3》、《哈利·波特7》和新版《蓝精灵》这3部好莱坞动漫大片的票房之和就达到了15亿元。
其中,《变形金刚3》故事单薄但特技炫目,24天中在中国票房已逾10亿元。除票房吸金之外,舒化奶、联想电脑和美特斯·邦威等产品广告纷纷在片中亮相,这部大片还同时成为中国企业扬帆出海的宣传平台。
8月10日,3D动画片《蓝精灵》的中国首映,又重新唤起了几代人对于上世纪80年代那部洋溢着亲情和欢乐的美国动画片的集体记忆。“怀念童年……”“好喜欢蓝精灵……”“感谢陪我走完童年、陪我成长的哈利·波特,还有罗琳……”伴随这些好莱坞动漫大片的热映,从“70后”“80后”到“90后”的几代群体在这个夏天都陷入了怀旧童年的集体狂欢之中。
一位“80后”影迷在博客中伤感地写道:“《哈利·波特》融入了我们的童年,承载着我们太多的回忆。电影里的主角们要开始踏上新的征途,我们也要踏入社会,这仅仅是表示童年的结束。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个魔法世界……”
国产动画片新陈代谢不畅
记者发现,与好莱坞连篇累牍拍摄《变形金刚》、《哈利·波特》等经典动漫影片以吸引新一代“粉丝”不同,中国的本土动漫形象如黑猫警长、葫芦兄弟、阿凡提却犹如过时破旧的童年玩具,在这轮童年怀旧浪潮中成了沙滩上被遗忘的贝壳。
今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片数量不少,但几乎都是另起炉灶,而并非重拾经典。除《喜羊羊与灰太狼》拍到了第三部之外,其余5部国产动漫影片包括《魁拔》、《藏獒多吉》、《兔侠传奇》、《劳拉的星星在中国》、《恐龙宝贝》都是新鲜制作。但这些国产动漫虽不乏投资上亿元之作,票房收入却大多都在数百万元的规模,影响力难以与好莱坞动漫经典匹敌。
一位资深动漫人士分析说,由于中国本土动漫产业新陈代谢不畅,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直至现在,日美动漫产品大量输入,对我国青少年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以《变形金刚》为例,当年它以免费赠送给中国电视台播放的形式,得以进入中国市场,占据了几代中国孩子的童年娱乐时光,也由此塑造了中国“70后”“80后”们根深蒂固的“变形金刚”情结。
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发布数据称,2010年我国已经超越日本,以22万分钟的动画片制作数量跃升为世界最大动画生产国。但相关调查也显示,除了《喜羊羊》、《铠甲勇士》、《摩尔庄园》等极少数本土卡通拥有一定人气外,许多中国孩子的童年已被各种舶来动漫产品“绑架”。
寻找本土动漫崛起之路
对于文化产品来说,童年无疑是一块沃土。丢下一颗种子,10年后长成大树。在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市场上,“得童年者得天下”几乎是共识。《变形金刚》、《哈利·波特》、《蓝精灵》在中国的大获成功,无不是源自这种童年记忆和时光的魔术。
有识之士指出,尽管动漫作品产量巨大,但我国缺乏成功的、有影响力的动漫形象,尤其缺乏能输出本土文化和价值观的动漫精品力作,在提炼本土文化、塑造并输出价值观的层次上存在着重大的缺陷,因此在争夺儿童心灵的战争中无力与好莱坞抗衡。
本土动漫如何能够崛起,并且重塑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华东师范大学动漫产业专家孙峰说,首先要拾回童心。我国的动漫产品大多缺乏娱乐价值、文化含量,又较多地含有教育意味,对少儿和成人都难以构成巨大吸引力。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表示,中国动漫走向世界的关键在于内容。“动漫作品,不论怎样的题材,都应当内含人类共同的文化情感和心灵基因,增强感染力。”
而投身动漫产业10多年的赵为群则指出,且不论技术上的差异,中国动漫之所以出不了《哈利·波特》式精品力作的两大主要原因是:自身原创能力不足,加上产业链的不完善。
赵为群认为,从上游的创意到下游的衍生产品,动漫工业的产业链条很长,而一个优秀的卡通形象诞生之后,它的生命力也往往非常强大,可以持续对好几代人产生影响。因此,如果要孕育能代表中国价值观的卡通形象,要制作出足以抗衡日美强片的动漫精品力作,我国动漫企业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思维模式,树立起长远的战略目标,从目前小、散、乱、无序发展的现状走向联盟和合作,共同推动中国动漫工业的强盛。不要把中国孩子的童年记忆都留给舶来动漫产品占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