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剖析


  最近有很多针对M&A的论题和案例,很多人可能不是很熟悉收购与重组的目得和过程,也不清楚什么情况下需要收购或者重组,更不了解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收购或者重组,收购重组后在经营和管理上要注意哪些事项。针对这些问题我这里简单的利用不同的观点去剖析一下在中美市场上收购和重组需要注意的要点。

  收购与重组在美国

  美国的公司一般来说,收购或者重组的主要目得是为了扩大业务,提高销售收入和利润,解决行业资源的平衡或者垄断,实现在行业内业务的稳定增长,从而使公司的股票在市场上得到体现,股东既可以从公司的业务利润中获取收入,也能在股票市场上体现价值的提高。

  所以,M&A在美国很清晰,什么时候需要,是否有机会,都一目了然。最主要的收购与重组在美国集中体现在项目的价值认同上。也就是说如何评估,如何认定收购或者被收购项目的实际价值。通常评估工作需要通过第三方,采取一些通用的方法和手段,得到一个值,然后双方在根据具体的情况谈判,最终达成协议,实现双赢或者共赢的局面。

  简单说来在美国的收购与重组,主要执行角色是一些专业的机构,如会计事务所,律师和公司的负责人员。

  收购与重组在中国

  虽然在中国的收购与重组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与在美国一样或者相同,但是目得和执行过程却大不相同。

  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在中国认定非常优良的盈利公司,经过美国的审计和评估后却往往变成了一个亏本的企业,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首先,中国和美国的审计准则不同,美国的会计准则针对公司的销售收入,利润,成本,费用以及各种福利和税费都有严格的规定。比如说销售收入,在中国只要是签订了销售合同,并且收到货款,已经开具了相关的发票就可以认定为销售收入了。但是在美国却不同,只有在完成这些工作并且实现了货物或者服务的提交才能算是完成了合同,形成了履行合同的销售收入。

  其次,目得不完全相同。中国的收购与重组完全是为了放大公司的资产。针对资产中国与美国有截然不同的理解。中国是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总和越大就越好,而在美国是流动资产越大,盈利能力越好,所谓轻资产,重利润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很受热捧。固定资产越大就会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盈利能力,从而影响整体的利润和收入。

  再有就是执行的过程和手段不同,参与的人员的力度也不一样。在中国的收购与重组主要参与和决策的大都是公司双方的领导,也就是在正式的收购与重组前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协议,执行过程和手段只是一种形式。比如说,收购的价值都已经在双方兴中明确,不是通过第三方的专业评估得出的,而是通过行业和经验决定的。第三方的服务只是一种参考或者形式。在美国完全不同,经过第三方的专业评估后由于得到的项目价值和预期的不同,完全可能停止收购或者重组。

  总之,由于环境和法律条款的不同解释,以及操作手段的不同,从而造成了完全不同的收购与重组。

  也就是说在美国的收购与重组更加专业化,规律化。在中国的收购与重组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