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正图书企业全产业链策略


  上至出版发行,下至图书相关产品,永正图书由单一连锁书店向全产业链图书企业转变

  最近,广东永正图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正图书)总经理李忠明主要在忙两件事,一是频繁地往返北京和东莞之间。在北京,永正图书正式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宣告跨界出版业。另一件事是,忙着推出“二代书店”。

  一家出版公司,一家“二代书店”,拼起了永正图书的全产业链版图,由单一的连锁书店向拥有选题策划、图书出版、发行网络、图书相关产品等为一体的现代图书企业转变。

  李忠明坦言此举是在网上书店和电子图书冲击下,传统书店不得已的转型。

  不过,分析观点认为全产业链不是什么都做,重点还在找到更好的盈利点。

  产业链向上:跨界出版

  “我们的规模在全国并不是最大,但在全国书店中,我们是唯一做出版的。”李忠明如此评价永正图书跨界出版一事。

  作为东莞本土最大的图书企业,永正图书已在珠三角城市拥有了近40家实体书店。作为一家书店起家的图书企业,永正图书不仅拥有实体书店布局,而且还建立了配送中心。

  然而,在2010年,永正图书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进军出版业。这一消息传出后,业界纷纷投来了怀疑的目光,很多人并不看好永正图书跨界出版业,因为就国内书店行业而言,尚没有书店跨界出版业的先例。

  “一般出版社都是国有的,民营企业很难介入。”李忠明说,在国家相关政策放开后,永正图书决定率先切入出版业。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如今,永正图书成功将北京编辑部升级为出版社,并从国内各大出版社招揽大批人才。

  在李忠明看来,永正图书切入出版业,并不是一次哗众取宠的作秀,而是基于对图书行业清醒的认识。

  李忠明表示,图书经营的最大利润并不在卖书,而是在出版,而且这个行业正面临一次整合的机遇,国有出版社纷纷改制,大量民营资本进入出版业中,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过,对永正图书来说,切入出版业还有更深层次的考量,那便是多年实体书店经营的经验,让永正图书更了解市场需求,这可以保证永正图书在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上做到“有的放矢”。

  产业链向下:做图书相关产品

  在与记者交谈中,李忠明对深圳中心书城的模式一直推崇不已。他认为,深圳中心书城的经营模式对传统实体书店提供了重要启发。

  “如果仅仅卖书,利润率就太低了。”李忠明说,从表面上看,实体书店拥有着大约30%的利润率,但随着场地租金、人工成本、物流成本的上升,图书行业已成为利润率很低的行业,因此,图书企业想要生存,就必须向图书相关产品拓展。

  在这一思维的牵引下,今年7月,永正图书的“二代书店”项目正式上马,很快将走上市场。“二代书店”不仅提供咖啡、茶水及小点,还提供沉香、书画等与书籍相关的增值服务,而这正是“二代书店”的赢利点所在。

  “图书产业必定是一个文化产业,书籍只是其中小小的一部分。”李忠明说,永正图书要做的不仅仅是图书产业,而是包含更多图书相关产品的文化产业,这是图书产业未来的发展业态。

  产业链整合:全产业链竞争策略

  这端切入出版业,那端做图书相关产品,永正图书要做的是贯穿图书所有环节的“全产业链”。

  对此,李忠明并不讳言背后的原因。“长江后浪推前浪,现在网上书店和电子图书的挑战日益严峻,实体书店必须要转型。”

  李忠明说,目前他主要负责实体书店和“二代书店”,公司的另外一个高层则专门负责电子图书的相关工作。

  “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打造全产业链竞争策略。”李忠明说。

  在李忠明看来,实施全产业链竞争策略,不仅是公司内部资源整合的需要,优化公司资源配置,更是应对图书行业新变局的重要策略。

  在永正图书的全产业链中,不仅覆盖了最开始的图书编辑出版,而且延伸到了图书相关产品,此外,还有目前日益盛行的电子图书。

  “我们做电子图书的定位是内容提供商,而不是手持阅读器终端产品,那不是我们的优势。”李忠明说。

  不过,东莞一位出版界人士分析认为,全产业链整合固然是一种很好的竞争策略,但在全产业链下,永正图书还必须找到主要的赢利点,重点打造几个关键的产业环节,避免陷入均衡投资局面。“全产业链也并不是什么都做,而是为了找到更好的盈利点”。

[东莞中小在线 http://www.sme076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