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漫如何"快起来"?


  “中国·徐州首届国际动漫艺术节”吸引了全市乃至全国动漫迷们的目光,他们在网上发起“集结号”,组团前来观展。相比专家,这些动漫迷们或许对商业运作的了解少了一些,但在看了无数的漫画书、动画片以及动漫电影后,他们对中国动漫为何比不上日本、欧美动漫有着属于自己的深刻理解。昨日,记者在网上采访了几位动漫迷,听他们谈谈中国原创动漫如何才能“快起来”。

  创作要学会“就地取材”

  中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物、地理、美食等方面都比日本厚重很多倍,可为什么动漫却比不了日本呢?这是萦绕在很多动漫迷心头的疑问。

  “漫迷”旭日橙说,中国原创动漫的素材取之不竭。比如,中国的奇幻旅行动漫就可以加入中国文化、民俗、风物等元素——在西藏追寻密境,在蒙古草原游猎,在新疆探险,如果还有一些魔幻经历和战斗场面,这会是一部多棒的中国动漫啊。而且中国还有美食动漫可挖掘,中华美食历史悠久,那么多的传统菜系和民间小吃如果都能动漫化,该是多么吸引人呀,想想都流口水。

  “漫迷”小晴也说,在中国,热爱动漫的人很多,其中也不乏人才,而且中国有着太多的文化优势,动漫产业发展不起来真的让人觉得很莫名其妙。

  创作要坚持民族特色

  对于小晴的疑问,“漫迷”woodstock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说,产业化是漫长的。动画在中国一般只针对儿童,而且家长的态度也不是十分支持,认为动画是幼稚的。

  但在日本,是全民动漫,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可以支撑。既然中国的消费群体很弱,利益不够,自然缺少商业推动力。现在的“动漫节”就是在打造一个初步平台,慢慢会成长,只是个过程。

  “单说动画,其实过去的《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传奇》等传统美术动画都相当出色,从人物塑造到配音配乐都传达了丰富的中国元素。而且我认为,早期的水墨画或者布偶动画都是非常好的。” woodstock说,“现在3d大行其道,但宫崎骏仍以水彩为主要创作方式,加以3d辅助。近年也不乏其他材料的佳作,比如澳洲的《mary and max》用了橡皮泥。所以在创作本身上,中国动漫应坚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学了先进技术,让传统技术得到更好的发挥,而不是取代。”

  交流的同时也要吸收

  “漫迷”馊神的一段话则让人深思:日本的动漫世界仿佛营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以自己的国家为中轴,兼收世界各国的文化元素。其实,动漫在日本作为一大产业,不可避免地要将整个世界的信息归纳入腹中。没有这样的胸怀,日本的动漫不可能有现在的发展。而发展至今的日本动漫界,它所借鉴和汲取的不仅仅是某一国,或某一洲、某一地区、某一民族的文化。

  在动漫的世界中,世界性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中国作为日本的近邻,作为相交相击了好几个世纪的对手,日本人不管是在内心还是口头上,都该承认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将中国的文化引入到作品中,既可以提高作品的品位,又可以吸引眼球,何乐而不为呢?本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我们本该利用这一点使中国的动漫也发展起来。但遗憾的是,两国间关于动漫应有的交流没有得到任何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