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总动员,范伟与眼球经济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昨天,迪士尼出品的动画大片、今年暑期档的最后一部大片《赛车总动员2》全面上映,剧中最抢人眼球的莫过于范伟配音的“板牙”了。话说,范伟善于“抢戏”是出了名的,这一次,为“板牙”配音的范伟也不例外,他让本来就喜剧效果十足的“拖车板牙”说着东北话,带着独有的“范氏腔调”,频频让全场大笑不已。
如果说“板牙”成为主角,是整个影片最大的亮点,那么范伟的配音堪称是亮点中的亮点。他让“板牙”有了自己的灵魂,给了这个动画角色另一种艺术生命。观影后,一位观众笑着说:“与其说是看‘板牙’在表演,不如说是看范伟在表演,一看到‘板牙’,范伟那张脸就出现在了眼前。”而另一位观众也表示:“如果说‘板牙’抢了‘闪电麦坤’的戏,那么范伟则抢了所有赛车的戏。”
注意力经济被形象地称作“眼球经济”,“注意力经济”是IT行业的著名论断,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这一概念是MichaelH.Goldhaber1997年在美国发表的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中提出的。Goldhaber说:“获得注意力就是获得一种持久的财富。在新经济下,这种形式的财富使你在获取任何东西时都能处于优先的位置。财富能够延续,有时还能累加,这就是我们所谓的财产。因此,在新经济下,注意力本身就是财富。”注意力经济又被形象地称作“眼球经济”,是指实现注意力这种有限的主观资源与信息这种相对无限的客观资源的最佳配置的过程。
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官网www.tanxiaofang.com)表示,眼球经济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强大的媒体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电视需要眼球,只有收视率才能保证电视台的经济利益;杂志需要眼球,只有发行量才是杂志社的经济命根;网站更需要眼球,只有点击率才是网站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互联网世界,“眼球经济”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有现象,这里我们拓展一下它的外延,引申到其他产业领域中去。衡量一个网站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网页访问量的大小。而这个访问量的标尺是日访问量(点击率),有个形象的说法叫日流量,也经常可以听到“PageView”这个词。或许英文的称法更能让人把网页的日访问量与“眼球经济”联系起来。在网站方面,网民的访问量直接牵涉网站的生存问题,因为“眼球经济”的表现就是企业(网络公司),它并不生产实在的物质产品,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而又与网民信息互动的活动。如果没有“互动”,单靠浏览就无所谓“眼球经济”。
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预定眼球经济与注意力营销培训,请联系13938256450)表示,传统企业则不同,消费者的关注与否并不能对企业造成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消费者的需求须通过市场表现出来,企业根据市场发展方向及需求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但在注意力资源匮乏的时代,眼球经济对传统企业也有着一定影响。很多老师都喜欢讲亮剑,好像一亮剑就要赢似的,其实营销更要讲“亮点”——不亮点,怎么赢——这个点不是三点的点,更不是露点——而是眼球经济的意思。
在眼球经济的年代,注意力就是生产力。而凯迪拉克确实深谙此道。网络上最吸引人的是什么?图片!什么样的图片看的人最多?当然是性感美女!而当美女与豪车出现在同一情节中时,想不引人注意也难!即使是在没有疆界的互联网上,大概也很少有图片引起这么强烈的反响。这两组图片的传播范围远远超过了汽车网站和论坛的范畴,出现在几站所有的贴图社区。保守估计,两组图片的点击率超过了100万。也就是说,至少有100万人通过网络接受到“凯迪拉克”与性感美女的信息,并且牢牢地将它们留在了记忆里。
现在,美女经济也是眼球经济之一。一笑倾城再笑倾国,远古流传的“美人效应”在市场经济时代摇身变成了热辣的“美女经济”。选美大赛为媒体获得较高的广告收益;利用美女做形象代言人的商家提高了产品的关注度及购买率;美女还为赞助商带来了广泛的广告效应。于是,人们又将2003年称作“选美年”,将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称为“美女经济”。
足球与美女的联姻,就有了足球宝贝,名车与美女的组合,则酝酿着男人香车与美女的好梦;美女与豪宅的联合就使金屋藏娇成为可能;美女与政治的合作不是产生腐败就是诞生丑闻;美女联盟文学就有了美女作家;美女与广告结合使商家有了撬动钱包的金钥匙……美女作为这个社会的某一种“力量”的传统,在生活许多细节深处展示着她们无所不能的魅力。
比如说,拉个广告用美女,推销保险、公关、文秘要美女,商场促销、车展现场需美女,连出本书加个美女作家的噱头也格外卖的香。不管你喜不喜欢,“美女经济”正无所不在的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并不排斥美好的东西,但我们希望商家在采取“美女”这种特殊的营销手段时,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顾及社会效益和公众承受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某些公众有些“疲软”的肾上腺激素。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虽是俗语,但却也是个真理。放眼望去,从超市促销到商店导购再到各种行业的顶尖展会,哪一个不需要美女来助阵!有美女的地方人气往往更为鼎盛一些,而市场调研人员的数据也显示,女性在推销方面遭到拒绝的概率仅为27.6%,而男性则为46.9%,比女性高出将近一倍,可见女人尤其是美女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人们在面对美女时候的戒备心理也是最低的!结合当前的经济状况看,有时如果将“美女效应”运用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超市促销来说,大多数的促销小姐全都是清一色的美女,身材窈窕、面容清秀、着装清凉,这样的美女亲自送到你面前的东西哪怕再食之无味,你也会甘之如饴,吃下去的是食物,一会掏出去的可就是腰包了,美女促销员莺莺细语你怎能忍心拒绝,因此不知不觉间你就中了商家的美女圈套,无论推销的是什么,只要不是贵的离谱,你也就欣然接受了!记得《非诚勿扰》中那个卖墓地的相亲者吧,即便葛大爷知道自己已然是上当了,但仍是买下了墓地,可见美女的威力有多大了!
足球与美女的联姻,就有了足球宝贝,名车与美女的组合,则酝酿着男人香车与美女的好梦;美女与豪宅的联合就使金屋藏娇成为可能;美女与政治的合作不是产生腐败就是诞生丑闻;美女联盟文学就有了美女作家;美女与广告结合使商家有了撬动钱包的金钥匙……
谭小芳老师认为,美女作为这个社会的某一种“力量”的传统,在生活许多细节深处展示着她们无所不能的魅力。比如说,拉个广告用美女,推销保险、公关、文秘要美女,商场促销、车展现场需美女,连出本书加个美女作家的噱头也格外卖的香。不管你喜不喜欢,“美女经济”正无所不在的笼罩着我们每一个人。我们并不排斥美好的东西,但我们希望商家在采取“美女”这种特殊的营销手段时,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顾及社会效益和公众承受力,而不仅仅是为了刺激某些公众有些“疲软”的肾上腺激素。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在产品雷同、服务相似的情况下,能够吸引更多受众的眼球成为抢占市场的杀手锏,那在眼球经济的大前提下如何去运作则值得好好玩味了!
在广告视觉元素中有一种叫做3B原则——Beauty、Beast、Baby,即:美女、野兽、儿童而3B原则的首位要素就是美女,这是因为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美”是每个人都心向往之的,无论男人、女人、大人、小孩儿对于美丽的事物会呈现出本能的趋近行为,可以说在眼球经济的大潮中,“美”、“美女”应该是我们手中最具攻击力的武器,但是凡事都有双面性,运用得当自然会受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可要是运用不当,那也会带来颠覆性的灾难,这就需要我们在运作的时候需要遵守一定的守则。
“美女经济”是许多人眼中的“另类经济”,但它本身的存在是无可厚非的,只是同样需要规则的约束。尽管我国的“美女经济”也有些时日了,但总的来说,还是不成熟。无论是经纪人还是模特,模特公司,乃至于整个相关行业都没有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甚至屡屡触及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近日,广州街头出现一则女性内裤广告,广告画面上一位少女的裙子被撕开,露出了贴身的三角内裤。这一别具一格的广告首先被《广州日报》、大洋网"广而告之"后,一些网站也纷纷转载了对此类打美女招牌举动的抨击。如今,街头广告已是见缝插针、琳琅满目、五花八门,市民"见多识广",即使是一些显山露水的美人图,大家也是司空见惯、坦然面对。可是,这样一幅内裤广告,对很多市民来说恐怕还是难以接受。
因为一位本来衣着大方、表情腼腆的美少女,裙子的关键部位却被活生生地撕去了一截,极不和谐地露出了女孩的"裙底春光"。正是这种不和谐和反差,在使这则广告在众多广告中格外引人注目的同时,也为它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因为,整幅构图传递给受众的意象是:女孩的裙子是被野蛮地撕开的,她的"走光"是被动的,她成了被他人戏弄甚至是被凌辱的对象。这种性暴力倾向的创意,将女性置于弱者的地位的手法只能是满足着少数人的偷窥心理。
近年来,一些广告创作者热衷于创作带有"性暗示",甚至有明显挑逗意图的美女广告,如深圳的"等你来包"、上海的"玩美女人"、南京的"饱暖思什么?你猜猜看......"等等。这些容易产生歧义、涉嫌侮辱妇女的做法受到了舆论的谴责,很多类似的美女广告在舆论的压力或工商部门的监督之下不得不撤换。有大胆者,甚至用“公开洗澡”、“天桥上的裸体素描”来吸引眼球。文化部门为此专门下文,坚决取缔不健康的裸体彩绘和内衣秀活动。
经济活动总是免不了竞争,美女经济也存在激烈竞争。由于赛事太多,美女成了稀缺资源,有的主办单位就组织队伍在马路上游说俏丽姑娘参赛,将美女争夺战打上街头。为了争抢佳丽,有的主办单位不惜恶语相向,通过"揭丑"来打压对手,今天你曝我的选手是"二奶",明天我曝你的选手与男友如何如何;你曝我"名单内定",我曝你"权色交易"。为了平衡各方关系,很多选美大赛,往往比赛最终是所有的参赛人员都能获奖,选美本身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
著名营销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美女的连带审美效应,常常会导致喧宾夺主,消费者只顾看美女,而忽略了你所要推销的商品,于是也就有了"车展怎么样?答曰模特很漂亮"这样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对话。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旺人不旺市,顾客冲着美女来,也随着美女走,有心捧场而无心消费。所以用美女做促销,也要恰如其分,搞噱头过了,本末倒置了不算,还白贴了赞助费和模特费。
总之,谭老师认为,不论是注意力经济还是搜索力经济,不论是要吸引老百姓的眼球还是手指头,归根到底都必须有与之相称的实力,否则,就是电视屏幕或报纸杂志上的作秀,就是贻笑大方,就是网络世界的骗子,而最终为“眼球”或“手指”所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