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送官背后的美化逻辑


  熊志

  《张北县委书记离任万人送行》视频曝光后,曾引发大量网民质疑和争论。对此,张北县委宣传部主动发布“经核实”声明称送行系群众自发,并非任何单位组织,现场仅有几百名群众。而据记者调查,参与表演的秧歌队、锣鼓队事先曾接到街道办的表演通知。(8月29日《齐鲁晚报》)

  万人送官,从曝光伊始,就注定了它的舆论反响,会如送行场面那般波澜壮阔。官员离任,万人相送,张北县不是唯一一个,却是为数不多的那一个。见惯了弄虚作假,所以,人们担心,万人送官营造出来的美好图景,只是权力导演的一出情感戏。那宏大的煽情场面,不过是由群众演员操作完成的一次彩排。而记者的调查,正坐实了这一猜测秧歌队、锣鼓队有接到表演通知,横幅标语也是事先准备好的,而非当地官方所言,“晨练的百姓自发聚集相送”。

  为官一方,张北县委书记李雪荣之于这座城市的贡献,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城市变了样,百姓也感受到了发展的气息,这是事实。但,这并非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在万人送官这出戏里,公权力扮演了怎样的角色。这里面,固然有情真意切的难舍,也不乏发自肺腑的情深,我们也不能就此全盘否定送官本身。但是,一旦本应纯粹的“自发”掺杂了权力意志后,就失去了那份本真,而显得有几分被动、功利和矫作,别扭之外,是几分矫情。

  从县委书记溢于言表的激动中,可以窥见,对这张情感牌,他是不知情的。这样一份炮制的惊喜,虽有自发的因子,但权力插手的痕迹,让其间的真诚与共鸣受损。锦上添花不成,反将其推至漩涡中心,这一结果,恐怕和当初拍摄《县委书记》的视频MV一样,是权力推手始料未及的。

  为官从政,是实实在在做事,还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他的离任,或送或不送,人们也自有抉择,无需权力意志的铺排。一任父母官,人们不会既因送行场面之宏大而平添敬仰,也不会因场面之寒碜而减少爱戴。甚至说,静悄悄地来,抑或低调的离开,同样不失为一种优雅。排场不是关键,关键是飘扬的横幅、喧天的锣鼓、深沉的泪水里,究竟有几分真实。

  如今,权力导演了这么一出煽情戏,这背后的逻辑似乎是,一旦美,就要美得彻头彻尾。书记干了实事,权力想要美化,所以,即便是他转身离去的背影,也簇拥着排练的掌声与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