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链项目管理(CCPM)方法
Goldratt在其专著《目标》(TheGoa1)中提出了著名的约束理论(TOC,TheoryofConstraints),主要应用于生产系统。该理论的应用有5个步骤。
(1)找出系统中的制约因素;
(2)决定怎样挖尽制约因素的潜能;
(3)其他一切迁就以上的决定;
(4)将制约因素松绑;
(5)如果这一因素不再是制约因素,则应避免惰性,回到步骤(1)。
CCPM方法是约束理论(TOC)在项目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它首先根据项目活动(工序)的技术约束做出项目的网络图,然后考虑项目活动所受到的资源(如劳动力、施工机械等)约束,对网络图进行必要的调整,得到项目的初始进度(InitialSchedule)计划,初始进度计划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即为项目的关键链(CriticalChain),最后将所有项目活动(工序)的持续时间减半,按照某种特定的计算方法,将节省的时间以缓冲区的形式加入到进度计划当中。
CCPM方法中主要有三种形式的缓冲区,即项目缓冲(PB:ProjectBuffer)、输入缓冲(FB:FeedingBuffer)和资源缓冲(RB:ResourceBuffer)。
项目缓冲(PB)插入到关键链的最后一项活动之后,用来保护项目的总工期,吸收关键链上活动(工序)的延误;
输入缓冲(FB)的插入位置在非关键链和关键链的汇合处,用来吸收非关键链上活动的延误,保护关键链不受非关键链延误的影响;
另外当某种资源投入关键链工序,而它前面的关键链工序却使用另外一种资源时,就需要插入资源缓冲(RB)。项目实施过程中,CCPM方法通过对缓冲区的管理实现对项目的控制,根据缓冲区的消耗制定不同的管理对策。
自从CCPM方法提出以后,该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多个企业,并在北美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和研究,TaxasInstruments,Honeywell,HarrisSemiconductor,IsraeliAircraft,LucentTechnologies等公司在应用这一方法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这是与CCPM方法独特的思维视角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