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瑞红:从国家新能源产业规划到区域新能源产业发展


  文 / 代瑞红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国家调整能源结构,应对气候变化,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十一五”期间,我国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层次快速提升。国务院发布的十二五规划中也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绿色发展,能源问题次之。未来五年,在国家政策推动、新能源技术驱动和能能源产业投资拉动之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着国家新型能源产业规划的制定,各省市也纷纷出台区域政策,为当地发展新能源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各地也涌现出了众多的新能源产业园区,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上下游相关产业。为避免新能源产业的盲从和无序,各省市在新兴产业发展中需要遵循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能源基础产业回向资源和政策密集区聚集。因为新能源基础产业属于典型的资源导向型和政策引导型产业。项目在选址中会根据细分新能源产业特征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地区。首先是资源禀赋,自然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是新能源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其次是产业政策,除了国家层面政策外区域的配套支持产业政策;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则会向朝市场终端转移。除了资源和政策要素,与终端市场的产业半径是企业重点考虑的因素。靠近终端市场,有利于减少运输成本,有利于设备后期维护。新能源产业研发和销售环节则会朝资本和人才密集区集聚。新能源产业研发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先进的试验设施、大量的资本投入作为支撑。

  十二五期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厚望,国家的相关政策也相应的对相关企业予以倾斜。面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遇,地区宜根据本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市场状况,确定是否有条件发展新能源产业,有条件发展的地区,需确定细分产业,制定合理政策,优化投融软硬环境,改善投资服务,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国产业园区》本期专题,将重点关注新能源产业和新能源产业园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