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和周边产品之间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关系:哈利·波特系列拍摄成电影后,促进了书籍的销售,而书籍和电影又促进了哈利·波特相关产品的销售。前 4 部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用 55 种语言销售了 2 亿本,根据第一部和第二部《哈利·波特》改编的电影在全球共取得了 18 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这都是足以令人兴奋到晕倒的成功,尤其是在罗琳女士一直反对将“哈利·波特”过于商业化的情况下。与罗琳女士的态度相一致,华纳公司声称他们对于授权什么产品,以及授权给谁都极其小心谨慎,至少依据好莱坞的标准来看是如此。
对与可口可乐公司的合作,华纳公司提出了极其苛刻的条件,甚至不允许将哈利·波特的肖像印制在可口可乐的包装上。而现在,从华纳公司那里取得相关哈利·波特的授权变得更为严格。
哈利·波特的授权方式目前主要是授权生产在电影出现过、但哈利·波特的名字不一定出现其中的商品。这一方面的授权包括魔法师的最爱——柏蒂全口味豆(Bertie Bott's Every Flavour Beans),这个产品由美国加州的 Jelly Belly 糖果公司生产,已经推向市场的口味包括耳屎口味、沙丁鱼口味和呕吐物口味的产品,国内也已经有了特许店。随着每部哈利·波特电影的推出,都会有与哈利·波特相关的新产品推出,由此可见其品牌延伸的力度。
有些企业已经获得了授权在全球生产销售哈利·波特相关产品:乐高(Lego)推出的积木使你在家也可以搭建自己的霍格沃茨城堡;专门生产芭比娃娃的美泰玩具公司(Mattel)推出了哈利·波特玩具;世界领先的电脑游戏及控制台游戏出版商中英文换序推出了与哈利·波特有关的电子游戏,使你也可以参与规则莫名其妙的魁地奇(Quidditch),它是魔法世界的著名体育项目,就有点像马球比赛,看谁抢到那个球,不过是太空版的,参赛者都是骑在扫帚上满天飞。哈利品牌延伸的广度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华纳公司目前授权的产品都跟《哈利·波特》电影相关,而且目前还没有与《凤凰社》一书相关的官方指定产品,也没有与《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一片相关的官方指定产品,后者是根据《哈利·波特》第三部改编的电影。
目前在美国,仅有约 75 种与哈利·波特有关的商品获得了生产许可授权,在其他国家则更少。世界顶级商标授权代理商 Beanstalk 集团估计,像哈利这样的品牌在美国可以产生 200—300 项生产许可授权。许多获得了授权的商家非常欢迎这种谨慎的态度。电影《哥斯拉》和《星球大战》就是由于过度开发,而导致了相关产品的大量积压。《黑客帝国》第 2 集也采取了一种特别保守的态度。
现在要获得哈利·波特相关产品的生产,将面临更严格的评估。位于加州的世界著名玩具商 Applause 相信,对于商家来说,少而精的政策将逐渐抬高投资的回报率。他们认为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品牌资产将经久不衰,因为它所吸引的不只是儿童,还包括成年人。这类商品的生命周期一般都特别长,Applause 的主要产品Raggedy Ann 娃娃从 1915 年起就获得了专利保护。
衍生品牌的运作和品牌延伸的操作是很关键的步骤。图书确实只是营销的第一步,时代华纳已经买断《哈利·波特》前 4 部的电影版权,并已经推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等电影。其中前两部票房收入接近 18 亿美元。华尔街有分析师预计,待到七部电影全部完成,《哈利·波特》票房总收入可望超过 100 亿美元,而这 100 亿美元还不包括 DVD 与录像带的收入。
其实,图书、DVD 与电影并不是《哈利·波特》财富链条的全部,而只是前半部分。除了电影版权,时代华纳还买断了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经营权。可口可乐仅买断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全球独家营销就出价 1.5 亿美元,它必将打造一个市场价值高出 1.5 亿美元数倍的饮料市场。与此同时,医药巨头强生、玩具制造商Mattel、乐高(Lego)、游戏商 EA 等已经向时代华纳购买“哈利·波特”特许经营权,哈利·波特已经像米老鼠、加菲猫一样,出现在成千上万种商品上。时代华纳尚未排除建造哈利·波特主题公园的可能。
哈利·波特带来的市场到底会有多大,实在难以估量,150 亿美元可能只是个底线而已,而仅仅这条底线,已经改变了一批人与一批公司的命运!关于《哈利·波特》系列图书,有两家出版社最为著名,一家是英国的布鲁姆斯伯里(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一家是美国的学者出版社(Scholastic)。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总部位于伦敦,老板叫牛顿(Nigel NeWTOn),是一位扎根伦敦的美国加利福尼亚人。他 1986 年与三位朋友一起创立这家出版社,经营得相当不错,但并不算很出名,更不要说举世闻名。
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名扬天下,当然归功于《哈利·波特》。1996 年,《哈利·波特》在被近 12 家出版社拒绝后,被这里一位编辑看中,决定出版。当时,学者出版社在美国只排到 16 位。赖文在意大利多隆那书展,以 10 万多美元的价格,拍到此书的美国版权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进入美国出版社的包装与营销体制。
经过一系列精密的策划、包装、执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登上畅销书榜。接下来三本书,学者出版社的营销更加高明,使三本书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连续 81 周占据榜单前三名,《纽约时报》不得不应其他作者请求,为《哈利·波特》系列开辟一个儿童文学排行榜。
第 4 本《哈利·波特》正式上市之前,亚马逊书店的全球预计量已经超过 41 万册,另一家书店 Borders 集团的预订量多达 50 万册。新书上市后,仅 Barnes & Noble 书店在 60 分钟之内就销售出 9.3 万册,第一天平均每秒售出 21 本,全球两天之内销售 300 万册,打破了图书销售速度纪录。
英国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与美国学者出版社将同步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据称,亚马逊书店的预订量已经超过 70 万册,而学者出版社宣布,该书起印量为 1080 万册,继第五本起印 680 万册后,再创新高。
就在两家公司宣布第六部书出版日期当天,美国学者出版社股价上升 4.2%,英国布鲁姆斯伯里股价上涨 16.7%,三家最大的图书零售商亚马逊、Barnes & Noble与 Borders 集团股价当天都平均上涨 2% 左右。
这个品牌延伸到电影业获得了非凡的成功。在电影拍摄中,时代华纳投资预算1亿美元,由于图书销售非常火爆,时代华纳省去近 2/3 的宣传成本。电影拍摄完成后,时代华纳宣布同时在 3600 家影院首映,共 8000 个影屏,并进行了大规模推广,这部影片像图书一样,很受欢迎,票房收入累计高达 9.84 亿美元,成为电影史上仅次于《泰坦尼克号》的巨片。
在第一部之后,时代华纳已经完成第二部与第三部,今年将上映第四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前三部票房收入加上 DVD 与录像带的收入,超过 30 亿美元,成为时代华纳度过 2001—2003 年经济衰退的救心丸。作为电影版权的一个副产品,时代华纳还买断了哈利·波特的商品化经营权,这方面的收入完全有可能超过票房收入。当《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上映时,市场上已经出现哈利·波特万花筒、铅笔盒、飞天扫帚、魔法帽等 500 多种玩具与文具。
到 2002 年,在美国加州一个特许经营权展会上,有 80 家公司向时代华纳购买特许经营权,涉及到 2000 多种商品,这一次就为时代华纳带来 10 亿美元左右的收入。根据好莱坞巨头的经验,以哈利·波特非同寻常的受欢迎程度,有分析师预计,哈利·波特相关商品将超过 10000 种。
从出版开始,到电影、DVD、录像带,再到饮料、玩具、文具、游戏、服装等成千上万种特许经营商品,再到主题公园,以及英格兰正在策划中的哈利·波特旅游业,哈利·波特已经不再是一个小说人物,而成为一个产业,一个最终价值可能超过千亿美元的产业,创造儿童文学、乃至小说史上一个绝无仅有的商业奇迹。
剖析《哈利波特》的品牌延伸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