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会友:于建华其人和他的书画艺术欣赏


袁袤翔:于建华其人和他的书画欣赏

昨日(831)上午,突然接到于建华先生电话,说很想和我见个面。我问他在哪儿,他说在台儿庄,正在游览荷花塘呢。呵呵,有朋自远方来,心中甚喜,就说来吧来吧,我在家里等你!

楼下迎候多时,见一位硕壮中略显粗犷的汉子风尘仆仆地迎面走来,觉得那肯定就是他了。举起手臂大幅度地打招呼,彼此的动作几乎就在同时。挥手间,油然而生的亲近感便跨越时空,瞬间传递到我的心灵。泡上茶,点上烟,坐在一起面对面促膝畅聊,从文学到世相,从艺术到人生,从交友到周游,从感性到理性,几多共鸣,在无拘无束中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夫人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用崭新的茶杯为他泡茶时,竟然将茶叶放在了茶箅上面。看到我俩的尴尬,于先生连说荣幸荣幸,嫂子泡茶业务生疏,说明对我是真诚相待啊。我说是啊,一般情况,她是很少动手的呢。

我和建华先生素未谋面。在茫茫网海中,误打误撞地相遇相识相知了。顺着他访问我时留下的足迹,我进到他的空间,百度他的信息,拜读了他的墨韵和神韵。我对他有了一些感性上的了解——

于建华,青年书法家、画家、书画评论家。1968年出生于山东东营,早年从业新闻,2000年定居北京,在艺术圈里或漂或泊,濡染出诸多成就,留下了《心灵的归处》、《漂在北京的日子》、《角度 高度 空间》、《站在小山巅也能得俯瞰的大胸怀》、《走进美术家》、《百姓心中的那杆秤》、《狗》等多本文集,以及颇有建树的墨迹。其书法擅长大草,章法结体严谨,神完气足,气势磅礴;其水墨山水,则有通灵神韵;他的艺术鉴赏与评析之作,每每直抒胸臆,时有与众不同的艺术观点备受关注。他鉴赏评论别家,别家也在鉴赏评论他。说他对水墨艺术的实践,总是在汲取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坚持用传统的符号表达时尚的美感,追求艺术的形神兼备。他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用沧桑积累智慧,用时间检验得失,用文字或符号诠释真我;突破陈法,以我行我素的胆识,在千人一面的环境里的独辟蹊径,着力打造艺术的新空间,信守不左不右,己心独尊。网上说,于建华原创水墨书画作品2011年的润格为15000/每平尺。在文学创作上,他的博文自序中说,坚持呵护好来自心底的情感,透过万象把握住最真实的自我,迈出淡定从容的脚步,唱响与众不同的声音……

畅聊中,我说及上述感性认知与感慨。他大手一挥说,这个话题,兄弟不谈。作品系心灵符号而已,是个人情感的标志物,源于传统根植于生活,仁山智水,一任岁月流转,期待心之符号像缕缕窖发的老酒愈酿愈淳,此情之切心之向,务必潜心求索,无需孤芳自赏。正因如此,他说自2009年始,便谢绝笔会、展赛、人情应酬;谢绝无聊、无趣、无味的会议和访谈……

听了他诸多的谢绝,深感今日他的光临于我之重。午间设宴小酌,他大酒表真情,将其得意之作六米草书长卷《千字文》和水墨山水《高仕图》相赠,借着酒意,还为我和我的爱人与友人激情挥毫留下墨宝——《随心所欲》、《无倾无韵》、《红秀飘香》、《缘份》,“鸳鸯笔”、“子母笔”双管齐下,一挥而就,甚是开眼养眼提神呢。

送他登上前往徐州会友的客车,回味适才相聚的欢愉,情不自禁地将其墨宝一一赏读,忽觉有美不可深藏,于是将其上传,请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