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9.6万职工首次通过协商敲定月薪


 
 
职工与企业平等协商劳动报酬  职工工资一方说了算成为历史
  我市9.6万职工首次通过集体协商敲定月薪
    职工月薪提高250-410多元,全市职工年增薪总额高达3940万元
        本报XX讯(记者黄学安 实习生黄骏)“我们公司去年榨季推行工资集体协商,职工推荐我为代表,与泰商行政方平等协商劳动报酬。经过多次谈判,双方作出让步,职工月薪提高250-410多元。几十年来工资均由企业说了算,如今我们有了话语权,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这是广西扶南东亚糖业公司老职工何子清日前向记者透露的开心事。
像何子清这样经过协商加薪的职工,在XX市有9.611万多人,涉及基层工会1074家,签订工资集体合同615份,涵盖企业799家,职工月增工资高达410多元,提幅17-31%,全市职工年增薪总额高达3940万多元。工资集体协商给职工带来了实惠,同时也给企业吸纳人才吃下了“定心丸”。职工首次通过集体协商敲定月薪,一直沿用几十年的企业工资制度成为历史。
据介绍,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与用人单位双方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支付办法和工资标准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后签订的集体合同,这是我国确立市场经济以来首次推行新的一种分配制度。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吴淑兴介绍说,推行这一机制,各级工会唱主角。从去年开始,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广大职工学习有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措施,抓好宣传,抓工作重点和难点,从劳资矛盾较为突出的外资企业入手,通过调解协商,解决劳资纠纷问题,为职工说真话,办实事。
外资企业广西东亚糖业集团作为XX市乃至广西外资企业的首批试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协商中,职工向企业提出涨薪45%,集团7个公司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经过多次协商,职工、企业双方作出让步,第一年上调17%,此后每年商定一次。这一做法打破了几十年来企业工资单方说了算的旧框框。
市总工会等5个部门也相互协同配合,强力推动这一机制全面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市目前已推行的企业615家,占自治区下达今年目标任务的72%。
市委、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市总工会还开展 “要约攻坚月”行动。今年市直20多个企业也纷纷推行,数万职工从中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果实。
投资方泰国两仪集团人力资源总裁Mr.Tayat来到XX,与工会和职工沟通后形成了共识,并规模推行,集团共5000多名职工通过集体协商获益匪浅。
自治区总工会主管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法律工作部部长XXX接受采访时说,我区在推行这一制度中,XX市走在广西全区前列,率先以党委政府名义出台相关政策,并列入党政部门领导工作考核目标。在规模推行中积累了经验,成为全区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