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广西新闻奖作品:
越南“俏媳妇” “嫁”入中国富边民
——龙州县水口镇旧街边民发展桄榔粉跨国产业纪实 □ 本报记者 黄学安 。。。 实习生 黄 骏
过去曾有小澳门之称的南国边关重镇、国家二级口岸所在地龙州县水口镇,如今这里却成为边民发展桄榔粉跨国特色产业的集散地。边民们学会把握中越边贸行情,依靠地理区位优势和边贸政策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越南盛产的桄榔树进行桄榔粉深加工,再把桄榔粉及其副食品销往国内市场和越南,做大做强外来原材料深加工产业,形成采购、加工、销售产业链,经济效益显著,仅水口镇旧街边民每年从事桄榔粉产业产值就达千万元人民币。旧街边民靠深加工与销售桄榔粉赚钱,越南边民靠销售桄榔树赚钱,双方优势互补,把生意做大做活,跨国经济合作造福了两国边民。好大一棵树,富了中越众边民。
外来“俏媳妇” 巧嫁“本地郎”
桄榔粉跨国特色产业市场潜力与经济效益如何?仲秋时节,记者带着这一问题来到水口镇旧街探访,了解边民发展桄榔粉产业的生意经,从中摸索到边民为何能让一棵桄榔树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奥秘,也从中感悟到边民为何笑得那么甜。
水口镇旧街地处越南黎江河与我国水口河交汇处河岸,这里有国家二级口岸,水路公路交通便利。旧街依山傍山,风景秀丽,街头南面紧挨中越946号界碑。两国边民平时边贸往来,主要通过水口大桥的海关边检站进出口货物。
记者在旧街路边不时看见堆有一些桄榔树,有的已被砍成一米见长手臂粗的木头在太阳下暴晒。随同的水口镇党委书记阮新建介绍说,这是边民从越南采购回来的桄榔树,经过粗加工后的半成品。他还说,水口镇边民加工桄榔粉历史悠久,桄榔粉已成为这里的特色产业。2011年,水口旧街就有47户居民专门从事桄榔粉粗加工,有12户从事深加工,有3户从事原材料(桄榔树)采购,另有两个边民长年从事桄榔粉加工发财后在这里树起旌旗成立了跨国公司,长年从事桄榔粉深加工、包装、销售。据统计,近几年来仅旧街居民每年从越南购进的桄榔粉原材料(桄榔树)达500—600吨左右,年产桄榔粉在200吨左右,年产值达1000万元以上,巨大的经济效益让旧街边民日子过得比较滋润。
在旧街居委会党支书黄成德家里,记者看见门边推着一推用编织袋包装好的桄榔粉,主人喜形于色地介绍说,这2吨多现货仍在惜售,先后有几个老板上门求购,但他都舍不得出手。他说近几年他家年桄榔粉加工产量达4-5吨,按市价算销售收入达6-7万元。桄榔粉成为旧街大多数居民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一位边民幽默风趣地告诉记者说,他们边民对桄榔树和桄榔粉情有独钟,边民把从越南购进的桄榔树比作外来的“俏媳妇”,把收购加工的民间作坊和私营加工企业比作“本地郎”,这种两国边民优势互补的跨国特色经济合作,通过两者“攀亲”,两国边民都能从中赚个盆满钵盈,可谓“郎家”欢喜“娘家”高兴,外来的“俏媳妇”,巧嫁了“本地郎”,走出了一条跨国特色经济合作的阳关道。
桄榔粉产业 偌大的“蛋糕”
据水口镇领导介绍,桄榔粉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乐观,边民通过优势互补进行跨国合作,让桄榔粉这块市场“大蛋糕”越做越大起来,两国边民从中各有所获,镇党委政府已把桄榔粉当作特色产业来扶持与发展,并刚起草了《桄榔粉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的产业发展可行性报告,准备提交县里讨论实施。
桄榔粉的食用与药用价值两者兼得。据资料考证,桄榔粉是以深山丛中生长的桄榔树为原材料,经过特别加工后提取出富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淀粉。其营养含量高,具有无脂、低热能、高纤维等营养价值,并含有铜、铁、锌和氨基酸、碳水化合物以及B族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药物用途广,产品价值高。《本草纲目》和《海药本草》等古书中也有记载。
据介绍,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旧街居民就开始利用本地少有的桄榔树手工加工成为桄榔粉,主要用于自己食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有经济头脑的居民开始将吃不完的桄榔粉拿到市场上销售,一些人也专门从事桄榔粉深加工。然而,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以及桄榔树逐渐出现短缺,导致桄榔粉市场供应不足。于是边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桄榔树极为丰富的邻国越南,一些边民也专门从事桄榔树采购,让珍藏在越南深山峡谷中的桄榔树走向国际市场,变树为宝。
据从事桄榔树采购10余年的边民林火德介绍,目前越南桄榔树货源丰富,水口镇每年从越南采购进来的桄榔树不少于1100吨,按越南收购价每千克1元人民币计,越南边民销售桄榔树年收入达110万元人民币。按生产季节需要,越南边民每年砍桄榔树约8个多月,每人每月可挣2500—3000多元人民币的劳务费,每人年收入2—2.4万元人民币。按每10多人砍两天得4吨桄榔树计,越南边民每年砍桄榔树的劳务费收入达80—90多万元。桄榔树造福了越南边民。
旧街居委会党支书黄成德介绍说,目前旧街加工生产的桄榔粉大部分销往国内市场,销往越南约占1/5强。由于近年来龙州县加大桄榔粉产业的宣传与推介,外地老板纷纷上门收购外销,市场需求在不断扩大。年产值达千万元的产业经济辐射,边民大有赚头,从事桄榔粉深加工的每户每年最少可赚2—3万元,最多可赚5—7万元。中越边民在桄榔粉跨国产业中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桄榔粉产业成为一块偌大的“蛋糕”,中越两国边民都能从中分享到殷实的美羹。
边民生意经 攥住大市场
中越两国边民为何能从桄榔粉产业中各自获得丰厚的回报?专门从事桄榔粉深加工和销售10多年且发了财的黄兆斌出言道破天机。他说:“我赚钱的奥秘和生意经概括为三句话:一是超前预测并深层次分析中越两国市场行情;二是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并能攥得住大市场;三是勤跑腿常流汗耐得苦。”
黄兆斌告诉记者说,他从市场调研中得知,桄榔粉要走入市场,必须在深加工和包装上下功夫。因为影响产品销路的主要原因在于简单手工作坊影响产品卫生和质量,没有包装也易受潮霉变,也不便于运输流通。为此,他决定开办桄榔粉加工厂,专门从事桄榔粉的深加工,以包装精美、质好卫生赢得市场。2004年,他花光15万元积蓄,又卖了一栋楼房19万元,筹办了桄榔粉加工厂。他四处奔波,研究桄榔粉加工技术,不断开拓市场,他创办的桄榔粉深加工企业逐年壮大起来。
2007—2009年,他又先后两次投资70万元和20万元在水口旧街和龙州县城新开办了桄榔粉加工厂,引进了更为先进的机械设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从2004年到现在,他创办的桄榔粉加工实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总资产已发展到120万元,产品及品种由原来的单一性发展到现在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从事桄榔粉加工与销售赚钱,从事原材料采购的同样也赚钱。旧街林火德就是其中一个。
林火德说, 10多年的采购经历,使他学会了如何把握中越两国市场行情,如何与越南边民洽谈生意,如何指导越南边民科学合法采伐桄榔树。他说自己每年都要从越南组织采购桄榔树三四百吨到水口,月均收购40多吨。目前已收购了360吨,占水口从越南收购桄榔树总量的70%强。
他介绍说,采购时先去越南查看原材料市场,寻找合适的越南本地代理商,与之商妥价格后预付2000—3000元订金,代理商便组织10来个越南边民上山砍桄榔树,每人每天可挣100多元人民币劳务费,凑齐一车后便运到水口海关进行检疫通关。他说目前采购桄榔树的差价是0.3元/千克人民币,除去搬运费、装卸车费等成本,纯利约0.1元/千克。他谦逊地道出自己发财之道,他说近几年来自己每年能赚3万元左右人民币,预计今年可赚3.6万元人民币。
在旧街,许多边民与林火德一样,靠发展桄榔粉产业脱了贫致了富,过上了好日子,生活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