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想录(141)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社会科学关注的重点是将人从神的压抑中解脱出来,那么,19世纪20世纪的社会科学,则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将人从社会的压抑中或从人的压抑中解放出来。
马克思寻求从制度层面实现人类的解放,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弗洛伊德从性本能方面考虑实现人自身的解放。
人类发展的道路,就是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道路。将人从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这实现了人类的独立,但人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由;将人从人的压抑中解放出来,这是实现人的自由的重要条件。
将人从神的压抑中解放出来,也给人类带来了孤独感和迷茫感。神给人带给的安全感尽管是虚幻的,但也是实在的。
人类既是依附的,也是想独立的,这是一个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人的本质是想成为神,想无所不能。其实,人就是人。人就是人痛苦的根源。由于人本质是无法成为神的,所以,人是天然的痛苦者。人成为不了神,但可以成为尼才的超人。这是人类次一级的考虑。
人类寻求解放的道路是漫长的。一方面,需要与神保持一个恰当的关系,也不能完全脱离神;另一方面,也需要与人或社会保持一个恰当的关系,也不能完全脱离人或社会。
构建良好的神人关系,构建良好的人人关系,这是实现人类解放的两条途径。另外,人类也需要发展技术,这是实现人类从自然的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的主要手段。但人类对技术的发展也需要恰当,而不能过当。人类要寻求解放,最终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人与神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一方面离不开现代文明所提供的福利;另一方面,人类也想克服现代文明对人的压抑。
劳动价值论。洛克就认为劳动创造价值,或价值的90%应当是由劳动创造的。亚当·斯密认为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推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问题是,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由于这些社会没有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他们灭亡的内在机理是什么?每一个社会都有每一个社会的灭亡方式,各个社会应当是不一样的,灭亡的理由也应是不一样的。
今天是中秋节,年年中秋,天上的月亮是圆的,地上的能否圆满?
宋圭武2011年9月12日写于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