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消费者和品牌产品之间的距离(1)


  非常高兴在这样一个场合和大家分享我们和驾驭中国联合开展的对中国准车主消费趋势追踪的研究。每一个厂商都在思考的问题就是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下一个消费者,我们每天在做的营销工作都是希望缩短消费者和品牌,和我们产品之间的距离。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去关注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或者是关注中国汽车的下一个消费者,我想对于中国的汽车厂商来讲就变得非常的重要了。

  刚才贾老师讲说从今年的情况来看,整个汽车市场的增长开始放缓,我想说的是,当市场在放缓的时候,汽车营销的创新就越来越重要,而如何更加精准的找到我们这些最有可能,最现实产生购买的消费群体,就变得更加的重要了,也会成为未来区隔整个汽车市场格局和品牌格局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

  这个研究非常重要,首先还是中国整车消费市场高速的发展,现在不同的专家对于汽车市场的看法不一样,但是中国中消费市场未来的潜力和活力是毋庸置疑的。今天全球的企业和全球的品牌都在关注中国的市场,随着十二五规划以后的整个经济结构的转型,汽车将会成为继住房之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消费品和必需品。

  在中国有特殊性,中国整个的市场和国际的市场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就拿驾校产业来看,我们所看到的准车主所依存的渠道,也在经历着一个很重要的变迁。整个汽车持有驾照的汽车人群的变迁,目前我们每一年大概有超过1300万的新的持有驾驶执照的准车主人群在产生,所以驾校对于汽车产业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的。

  刚才贾老师提到今天人们学驾照的动机产生了变迁,过去更多人是考虑职业的需要,想成为职业的司机,今天更多的人考取驾照是为了开自己的私家车,今天考取驾照成为一个人很重要的符号,有没有车,也成为中国消费者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过去学驾照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在很多年以前,要学驾照单位要开证明。今天我们所有人要去学驾照,已经变得非常的灵活。这样的变迁就意味着我们要去关注在这个渠道当中成长的人群的消费趋势。单纯从驾校的渠道或者是准车主的渠道,我们认为一个汽车消费人群经历了这样的成长阶段,如果说既没有购车打算,也不打算在驾校学习,不在我们考虑得范围之内,也不在汽车厂商所关注的消费群的对象之列。如果他在驾校学习,但是目前没有购车打算,我们定义为潜在车主。如果在驾校学习,在近期就有购车的打算,那我们定义为准车主。而这部分准车主是我们当前对汽车市场来讲最为直接和现实的消费群体。还有一些已经购车,也不在驾校学习,我们称之为实际车主。

  过去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在社会里面,有着一定购车意愿的潜在车主以及购买汽车的实际车主。对于在驾校里面正在学习并有购车打算的准车主,我们的关注实际上还非常少。这样的准车主的人群对于企业的意义已经勿庸置疑,因为在驾校的学员当中,我们的调查发现有八成以上人已经表现出明确的购车计划,所以学车和买车形成前后呼应的市场关系,对学车期间的对准车主的调查也成为风向标和市场预征的重要指标。正因为这样,我们联手推出准车主的风向标的调查。

  我们希望全面深入的去关注在驾校中学车的准车主人群汽车消费的偏好,他们生活的预期,从当中挖掘他们汽车生活当中的需求,能够帮助汽车厂商形成更多的营销的洞察。同时通过汽车购买意向的研究,挖掘未来汽车消费的趋向,有助于我们推出新的车型,甚至于有助于我们新的产品的研发。我们今天的厂商在准车主心目中的品牌定位,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从他们汽车决策的信息渠道关注汽车传播的效果,从产品的偏好我们捕获汽车未来流行的趋势。风向标代表中国准车主对于汽车消费的现实需要,将来的预期和未来的判断。

  关于汽车的研究很多,我们整理了一下国际国内对汽车产业研究的机构和很多的数据都非常的多,但是我们总结了一下,大概分为四类。

  第一类,更多的侧重于宏观的汽车产业方面的研究,更多考虑的是汽车工业的发展,这个时候有很多连续性的关于汽车产销量的研究,对于汽车工业有关的政策性的研究,就是比较多的在这些层面。比如说我们国家统计局每年对汽车的一些统计,以及汽车相关行业协会和相关的政策研究部门和研究机构所开展的统计和研究。

  第二类,汽车工业的层面更多跟交通运输有关的,汽车到了道路上之后很多的研究。比如说美国国家交通行业的指数,在衡量交通行业的发展,甚至还有很多关于物流的研究,关于跟汽车交通运输有关的研究。

  第三类,很多连续性的针对今天的汽车消费者的顾客满意度的研究,汽车产业都知道,比如说类似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满意度的研究,甚至包括顾客满意度指数当中对汽车产业的关注。

  第四类,汽车企业微观问题的结论性的研究。这些研究大部分是由汽车企业在自己营销过程中提出来的,为了解决目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所做的一些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会发现,体现出更多宏观层面的问题,更多关注在消费者已经买完车,或者是在看车过程中的一些服务体验,或者是说更多的关注解决一些节点问题,或者是个性问题层面的研究。但是实际上,对于整个的准车主或者是对于整个汽车人群未来最有价值的汽车人群连续性的研究,至少目前我们来看,实际上是非常缺少的,而这部分我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推出这样的研究,有吻合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拿驾校整个的产业政策来讲,国外也没有这样的研究,或者是说国外不需要这样的研究。

  我们从驾校整个的特色来比较,你就会发现实际上驾校在国外,在发达国家的意义和在中国的意义不一样。在美国,你要学车,只要有正式的身份证明,不需要出示驾校的学习记录就可以参加考试,很多人学习是在道路上的学习,驾校会向学生提供两到三个小时的时间学习。在英国、德国这些国家,不会将驾校的学习和考驾照捆绑在一起,他们更注重道路上的练习。在美国,中学阶段就会跟驾驶有关的课程,这个课程是在学校里面做。

  在中国,中国的汽车消费者要想成为一个汽车消费者,首先要合法,所以要持有牌照。一个重要的标志,你必须要在驾校里面完成限定课时的培训,中国的驾校发展非常的迅速,培训的人数平均年增长率超过20%。从汽车营销实践的角度来思考,驾校在国外发达国家可以是一个基本上被忽视的营销环节,但是在中国,却成为我们市场营销的一个前沿阵地,因为驾校里面出来的人就是我们汽车厂商和我们的汽车经销商最为实际的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