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药制度如何迈步


  在医改的五项重点工作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的工作这两年进展较快,目前已经覆盖了超过60%以上的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现在正在向全覆盖的方向迈进。当然,在制度建立过程中,也还存在若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目录的问题。307 种基本药物绝大多数来自于原来医保的甲类目录,一小部分来自于医保的乙类目录品种,公布后的社会反响总体还不错,觉得药品很基本,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样,用药水平差异大,因此目录对于满足基层用药需求还存在距离。 二是如何在以往的招标过程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国务院去年12 月份公布了“基本药物招标采购基层指导意见”,提出正确处理药品、质量、价格三者关系,落实“双信封”招标制度。政策一出台,企业对双信封招标制度提出了很多意见。现在各地正在按照中央的精神制定本省的招标采购办法和实施细则。从几个地方启动的情况来看,总体情况平稳,但对“双信封”,如何真正把药品的质量和价格关系处理好确实很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

  三是如何把握零差率销售政策。在基层实现零差率销售,许多地方都不理解。当然,这么多年都是药品加价机制在起作用,突然把这个渠道切断,医疗机构肯定面临运营难的问题,人员收入也相对下降,但零差率销售政策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现在来看它实现了基本药物制度的一个基本目标,那就是彻底切断医药购销环节中的经济利益联系。这项工作总体来看收效应该很大,但部分地区的药品销售还存在“双轨制”现象,即一部分零差率,一部分加价,对这个问题我们也很关注。

  四是如何通过支付方式促进改革。目前医改在全国2000 多个县中选择300 多个县,将县级医疗机构作为改革突破口,我们希望通过支付方式的改革促使基层更好地优先配备并合理使用基本药物。

  五是强基层建机制。医改在很多方面强调了如何提高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但其中还有个问题,就是如何提高药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发挥药学人员的“强基层”作用,这是我们去年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制定“十二五”人才规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恐怕也要摆到日程上来。目前,我国有34 万药剂师分布在各地医疗机构,有4 万执业药师分布在生产流通和零售领域里, 但缺口还相当大。因此,如何发挥他们的作用,使药师人员真正发挥药学人员的作用,合理规范各级医疗机构(包括零售药店)的处方行为,同时提高药师的整体素质,在十二五”期间也特别重要。

  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后,我们多次讲过它要完成四个目标任务:要提高基本药物的可及性, 促进合理使用,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基本目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基本药物制度还要改革“以药养医”的机制;同时解决当前面临的群众用药负担重的问题;还有一点,通过规范药品的招标采购促进企业的优化升级。应该说基本药物制度背负的使命很重。

  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基本药物制度是基本卫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既相互促进,也相互制约,如果基本药物制度走得快,而其它制度改革跟不上,那么恐怕基本药物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也会受到制约。

  因此,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层覆盖后,如何实现城乡的全覆盖,我们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摆上日程,这是现在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应该做好相应的理论准备和现实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