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影响我国股市未来走势的关键因素


  引子: 4月18日以来,A股市场遭遇了持续的下跌,跌幅超过25%,并且出现地量地价,现在时间上已经过去5个月,又遇到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之后还有黄金假日——国庆节,A股市场是否能够回暖?本文分析影响未来走势的中长期因素,力图对此做出趋势的研判。  

  股市的短线影响很复杂,尤其是宏观经济运行与股市之间并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直接的逻辑关系,但如果从较长时间观察,股市与宏观经济关联性还是存在的,有逻辑关系的。这些宏观经济的因素比较容易获得的是经济增长率(GDP)、通货膨胀率(CPI)、货币资金(M1M2等)以及围绕这些变动的政策变化等。

  首先,有至少三个历史证据证明目前没有见到底部,因此,所谓地量地价仅仅是短线的,至多是一个月的中短线的:

  1、历史上CPI峰值出现与低点出现的时间具有延后性特点。

  1992年1月----1997年2月,是资本市场开设之后第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通胀期,在持续五年的时间里,月CPI都在5%以上,期间虽然股指的低点出现在1994年的7月份,但CPI的峰值出现在其后的1994年10月(27.7%),峰值出现之后再次出现股指低点是在1996年1月的512点,距CPI峰值延后了15个月;

      2004年6月----2004年9月,这次月CPI在5%以上的持续时间不长,峰值出现在2004年7月(5.3%),之后的股指低点出现在2005年6月的998点,距CPI峰值延后了11个月;

      2007年7月----2008年7月,持续13个月的月CPI在5%以上,峰值出现在2008年2月(8.7%),之后的股指低点出现在2008年10月的1664点,距CPI峰值延后了8个月。

      2010年11月----现在,如果7月份就是峰值的话(6.5%),也应该至少延后8个月以上,股指才会出现真正的低点,就是说要到2012年的3月份之后。

      2、A股具有周期性变动的股市牛熊转换的时间周期规律。

      牛市阶段:1996年1月见到512点低点,1997年5月见到1510点高点;(大约1年)

      熊市阶段:1997年5月,到1999年5月见到1057点低点;(大约2年)

      牛市阶段:1999年5月,到2001年6月见到2245点高点;(大约2年)

      熊市阶段:2001年7月,到2005年6月见到998点低点;(大约4年)

      牛市阶段:2005年7月,到2007年10月见到6124点高点;(大约2年)

      熊市阶段:2007年11月,到现在。按照前面的牛熊市时间比1:2的关系看,本轮熊市应该要到2012年底才会结束,就是说底部应该到2012年年底出现。

      3、市场市盈率还没有见底。

      股票的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还是高位,常常用到市盈率,在衡量个股的时候市盈率常常是无效的,但衡量市场的总体情况,市盈率还是有效的。

      目前很多人认为A股市场的市盈率是历史的最低位置附近。确实从市场的绝对量看,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已经降至17倍,为2008年10月27日以来的最低估值。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也降至13.16倍,同为近两年的最低,但是这里面银行的利润和EPS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果剔除它们,市盈率还没有真正到底。

      其次,市场目前最大的困扰是场内资金不足,而场外资金横流,这使得货币政策还不能宽松,对股市的负面影响就还没有消除。

      目前很多人说A股已经达到“技术底”、“政策底”、“价值底”,但是从政策上说,如果仅仅是针对股市,管理层实际关心的是这条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其他的政策都不是直接针对股市的。而融资渠道是否畅通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新股和再融资的发行是否顺利。我们看看9月7日上网发行的三只新股:丹邦科技中签率为0.40%,隆华传热中签率为1.26%,明泰铝业中签率0.94%,这么低的中签率,市场的融资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所以本周管理层再次扩大融资规模。继年内最大IPO中国水利即将登陆A股市场的消息袭来之后,证监会又批量放行了巨额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计划。9月2日共有7家公司同时发布公告称,证监会已核准各自前期递交的再融资计划申请。据计算,7家公司所涉及的再融资额度高达近353亿元,其中仅民生银行一家再融资就预计高达290亿元,其包括200亿元的A股可转债和约90亿元的H股增发计划。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民间的高利贷横行,上市公司参与理财的大量存在,显示场外不缺资金,就是说流动性过剩并没有因为过去破天荒的收紧银根而有所改观。

      因此,说现在时政策底是勉强的!

      至于技术底就更加勉强了,1664点、2319点等都还有一段距离呢!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股市场内存量资金的严重缺乏。前一段时间由于基金手中的资金在弱势里参与了中小盘的炒作,所以银行等大盘蓝筹股的股价不断下跌,而最近的盘面显示公募基金正在从中小盘的股票中部分撤离。这可能一方面是炒作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管理层维持市场大盘局面的需要。但在没有赚钱效应的背景下,股市的存量资金也不活跃,大盘蓝筹股则更是让人谈虎色变,这些都不利于A股指数的反弹冲关。

      因此,关注货币政策的变动会不会向着松动变动,或许是我们决定中长线是否介入的关键视点。如果货币政策有所松动,那么场内的资金就可能闻风而动,指数的上涨带出了一个赚钱的指示信号,场外的资金才可能进场,进场的场外资金进一步推动股指上扬,一个牛市的良性循环就可能出现。

      第三,板块走势的主要影响因素自然离不开行业的十二五规划及其细则。

      十二五规划及其行业实施细则不断推出,我们在短线上把握节奏需要密切关注,但中长线看,七大新兴行业的规划已经确定,新疆西藏等区域性的规划也已经确定,所以,早早潜伏,等待主力的拉升应该是操作上的主要选择。

      具体板块上,我们要将关注点区分为层次:

      一个层次是短线热点的板块:稀土永磁、医药、触摸屏

      一个层次是中线热点的板块:环保、造纸、水泥、传媒、大农业、大消费

      一个层次是长线热点的板块:煤炭、金融、房地产、新疆

      第四,技术上的影响不容忽视。

      技术上的因素除了股市本身的外(篇幅所限,本文不作讨论),还有与股市相关的“技术”本身,譬如股指期货、商品期货市场等的影响。因为从股指期货看,如果没有反制的力量(目前机制上的原因,这种反制还很弱),做空的成本要远低于做多,所以我们看到在9月7日股指出现中阳反弹,但是股指期货的当月合约上,两大空头主力却逢高加仓,其中中证期货持卖单量高达6200手,国泰君安也近4千手,远远大于同期的买单量,盘面来看,期指合约明显是被空头全力打压下来的,直接拖累了大盘。在从更久远的历史看,股指期货自2010年上半年上市后,就一直压着股市的走势,成为影响A股走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意义上,目前正在准备实施的转融通业务,或许是一只重要的反制力量。

      商品期货市场的定价机制,在金融市场影响力中是最关键的一个,而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中国内地的三个期货市场的价格波动还不需要关注,需要关注的是纽约和伦敦两大期货市场的表现。可以确信的是,世界经济的种种趋势变化,都会在期货市场中提前表现出来,因此作为中长期走势的风向标,我们必须研读期货市场的动态。

      第五,九、十两个月影响行情的关键因素。

      1、市场内部的因素:

      成交量因素!如果成交量能够回升到1000亿元左右(沪市),则九、十月将有一波像样的行情。

      位置因素。眼下继续下探的动力不足,要下破2319点,甚至2437点的可能性都比较小,而反弹的阻力位置第一是2650点,第二是2800点,两个月要上到2800点以上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可以考虑短线参与。

      2、市场外部因素:

      社保资金不断异动。社保基金大手笔减持工行H股和中行H股,但却在加仓工行A股,诡异吗!其实可能是价格因素影响,因为目前工行A股的价格仅仅  4.2元以下,而H股的价格却在5港币以上,明显A股价格低于H股。

      CPI因素。8月份CPI6.2%,比较7月份下降了0.3%,如果十月份公布的九月份的CPI能够低到6%或者以下,则会被市场解读为物价上涨的拐点,对市场走势是正面的影响。

      欧洲危机和美国拯救经济的措施。欧洲债务危机现在看很难消除,但会不会急速恶化;九月底的美联储会不会推出QE3计划;美国怎样拯救就业率居高不下的问题,会不会进一步施压人民币升值?这些都会是影响因素,但怎样影响实际上并没有直接的关系,需要看主力的操作思路,怎样做都会有充足的理由解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