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乃立国之本”,这是中国的古训。无论从农业人口、农村土地还是从历史传统来看,中国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央政府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全力解决三农问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工业化对健康与环境的危害日趋明显的情况下,农村走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只能对农村自然环境与人文文化带来新一轮的破坏。中国农业需要发展,而农村的工业化又是一个死胡同,在这种困境中,蓬勃发展中的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农业的相遇肯定就会成为一件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大事,创建中国的文化创意农业已经势在必行。当我们大力在城市中兴建“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广大的中国乡村与郊区需要建设一大批“文化创意农园”——一种融合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基地。
耕读传家——“男耕女织儿读经”
中国有句描绘传统小康人家的诗句:男耕女织儿读经,耕代表农业,织是代表包含创意的手工业,读经代表文化教育。“男耕女织儿读经”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创意农业的高度概括,这也表明基于文化教育的农业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
当我们漫步在中国的乡村民居,随处可以见到“耕读传家”、“耕读人家”与“晴耕雨读”的碑刻与匾额,单纯的农业本不是中国的传统,只有耕读——基于文化教育的农业才是中国真正的传统。耕作于历山的舜,躬耕于卧龙岗的诸葛亮,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都是农民吗?不,他们虽然会干农活,但无不都是中国最杰出的“文化创意者”。在中国历史上,农业是立国之本、教化是治国之本以及军事是卫国之本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
发展文化创意农业是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美国是一个建国短暂而缺少文化传统的国家,美国的地理环境相对比较单一,广大的中部地区比较平坦,因此过去美国农业走公司化、规模化与工业化的道路自有其道理,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具有不可持续与危害环境的弊端,因此美国在1995年通过了《家庭农场与可持续农业法案》,确定了21世纪美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小规模、可持续、高科技与高产量。因此,即使在美国使用化肥农药强调规模经营的化学农业也已经走到尽头。
有机农业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转基因种子,在加工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的农业。按照这种标准,中国传统农业就是有机农业,可以说有机农业才是中国农业一大优良传统。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再加上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多民族的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养成了精耕细作和家族经营的优良传统,因此发展以小规模的有机农场为基本组织形式的文化创意农业是中国农业的最佳出路。
高科技意味着高投入,高科技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也很高,因此高科技农业并非是中国农业、中国农村与中国农民的最佳选项。而强调传统农业耕作法(属于有机耕作法)、地方文化特色与民族特色的文化创意农业则是一个低投入而高效率的发展模式。
文化创意农业的成功典范——德米特国际
中国农业按照农产品(14.40,0.00,0.00%)中所含有毒成分的高低分为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与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没有任何化学物与有毒成分的。在国际有机农业中,起源于德国的生物动力农业(Biodynamic agriculture)是有机农业中的最高标准。
生物动力农业是1924年由德国哲学家、科学家与教育家鲁尔道夫?斯坦纳(Rudolf Steiner)所创立的,斯坦纳博士不仅是生物动力农业的创始人,还是人类智慧学、华德福教育、整体医学、有机建筑、人智社会学与优律美运动共同创始人。斯坦纳博士创建了一个完整体系,从事生物动力有机农业的农场基本都采用有机建筑,同时又是人类智慧学、华德福教育、整体医学、人智社会学与优律美运动的基地,因此这些农场都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化创意农园”。
德米特(demeter)是由经过认证的生物动力有机农业成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联合机构,同时也代表着一种有机农业的标准。而德米特国际则是一个在法律、经济与精神上进行紧密合作的国际组织。到目前为止,已有43个国家的4200有机生产商加入了德米特国际,在全球各地开展了4215个有机农业合作项目。以生物动力有机农业为基础,德米特的成员们已经开发了超过3500多种以德米特为标志的各种产品,除了各种农副产品之外,还包括酒、生机饮料、化妆品与服装等,虽然这些产品的价格要比一般产品高三分之一左右,但是在国际上依然深受消费者欢迎。德国 WALA公司的化妆品“德国世家”(Dr. Hauschka)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天然化妆品品牌,这个品牌就是在生物动力农产品的基础上研究与生产出来的。
德米特国际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以有机农业为基础,以生产、加工、认证、创意设计、推广宣传与销售为产业链的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其成功经验值得中国仿效与学习。北京西山的凤凰有机农场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德米特认证的生物动力农业基地,凤凰有机农场以有机蔬菜为主业,以药用与食用山药为特色,再融合教育、瑜伽、中医与茶艺,正在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农园。
文化创意农业的若干形态与发展模式
1、私人有机农场
据悉,北京最贵的两套房子是在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对面的财富中心顶层,一套就要一亿四千万左右,其主要卖点就是位于CBD中心,开窗可见央视新大楼与国贸中心,其实这种想法是属于暴发户的思维方式。
国外真正的富贵阶层其实都生活在乡村,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拥有自己的私人农场或私人牧场。美国布什总统的私人农场就在德克萨斯州的克劳福德,这里被称之为乡间白宫,布什总统常常在自己的私人农场会见世界各国的政要。美国副总统戈尔先生的私人农场在田纳西州,青少年时代的戈尔每年夏天都是在这里度过的。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令无数中国人向往的“人间乐土”。桃花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你有没有发现,这个世外桃源其实就是一个有机农场。
中国古训说:穷奔市,富奔乡。穷人向往城里的生活与工作机会,但是富人刚好相反,他们希望返璞归真,过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生活,私人农场肯定会成为文化创意农业的主要形式之一,也会成为中国未来房地产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当然,私人农场肯定是有机的,因为富裕阶层不会为了追求效率与产量而施化肥与农药。
2、都市农园
都市农园在外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现在已经成为欧美与日本的都市人最喜欢的一种娱乐与休闲方式,其发展势头大有超过高尔夫的趋势,因为耕作与园艺不仅适合成人,也适合老人与孩子,对病人更有养生与保健的作用。
都市农园的经营方式就是将城市近郊的土地分区分块出租给市民,一小块地大约有400~600平米,用以种植蔬菜、瓜果、花草树木或经营家庭农艺。通过亲手耕作,市民可以享受到回归土地与自然的乐趣,获得安全新鲜的食品,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与交流。
北京与宁夏等地都已经推出了这种都市农园的经营项目,在北京北六环附近就有这样一个都市农园,任何人只要花费一千元就可租到一块一百平米的土地,既可以自己种植,也可以委托对方种植,这一小片土地的蔬菜足够供应一家人。都市农园可以与旅游、度假、餐饮、培训、养生健康等方面相结合,发展成都市文化创意农业的一种主要经营形式。
3、带菜园的房地产
中国传统住宅格局中,菜地就在厨房附近:院子大的,菜地就在院子里;院落小的,菜地就在住宅外面。从生态与环保的角度来看,这种菜地厨房就近的设计十分符合减小食物里程的流行理念,食物从原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距离越短越好——既节能又健康。
现在都市中绝大部分房地产项目的设计,都没有继承中国“菜地厨房就近”的优良传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引起了民众强烈的食品信任危机,设计与建造一种“带菜园”的居民住宅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房地产商机。高档的房地产项目可以为每户准备一个菜园子,而普通的房地产项目则可以在规划的时候,就把住宅区与都市农园结合在一起,让每个住户在附近都有一块菜地。目前,在全国房地产低迷不前的时候,房地产公司应该更加注重产品创新与营销创新,主动地开发出让消费者动心与使他们满意的房子。
4、文化创意农园
现在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致力于文化创意与工业、商业、影视、娱乐、传媒、艺术、出版、动漫等领域的结合,但是很少注重文化创意与农业的结合,在都市周边地区发展“文化创意农园”。
如上所述,每个德米特生物动力农场都是一个“文化创意农园”,城市周围的有机农场应该在有机农业的基础上,发展有机加工业、手工业与有机零售业,形成一个有机产业链。同时,利用有机农业的特色与吸引力,附加文化活动、教育培训、餐饮、旅游休闲、养生康复等产业,使一个有机农场转变为一个拥有丰富产品与多种产业形态的“文化创意农园”。
在北京也已经出现了这种“文化创意农园”的雏形,位于机场路附近的顺义绿牛有机农场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个有机农场拥有大约七十亩土地,附设一个糕点加工厂与有机餐厅,通过会员制的形式销售有机蔬菜,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扩大影响,聚集人气。同时农场还与不少国际学校结成办学合作伙伴,让学生定期来农场参加农耕,体验生活,品尝有机食物。绿牛有机农场最有特色的一个活动是绿牛农场收获节,在这个收获节上,有手工制作一条街、有机食品一条街与有机农场集市,还有各种儿童游乐活动——制作稻草人、拔河与穿越迷宫等,举办露天乡村音乐会,每次都会吸引四五百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大人与儿童。
像绿牛有机农场这样的经营还处于民间自发的状态,如果能够像“文化创意产业园”一样获得政策、资源、资金与媒体等各方面的支持,我相信以有机农场为基础的“文化创意农园”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下一个大方向,也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一个新天地。
5、文化创意乡镇
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的结合,不仅可以在都市周边地区建立“文化创意农园”,还可以在广大乡村地区建立“文化创意乡镇”。这种文化创意乡镇已经在各地不断涌现,只不过我们没有从“文化创意”的角度来定位与看待这些地区。
北京怀柔区慕田峪村,利用长城旅游景点与美丽的乡村景色作为优势,吸引了以美国人萨阳为代表的一批外国友人在此居住,促进了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村委会明确了国际文化村的定位,把慕田峪发展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文化创意之村”。
云南丽江的大研古镇与束河古镇,其实就是中国“文化创意乡镇”的杰出典范,这两个古镇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再加上传统民居、传统音乐、纳西文化与传统手工业的文化优势与传统产业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的文化创意者在此生活与工作,为丽江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气象,使丽江成为世界著名的旅游度假胜地。
像丽江这样以文化创意与悠闲乡村生活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乡镇”具有节能减排、复兴传统文化、保护自然环境与拉动内需等多种好处,应该在中国广大乡村地区给予推广。
当然,文化创意产业与农业相结合的模式远远不止上述五种,随着文化创意农业的兴起与蓬勃发展,我相信还有涌现更多更好的经营模式。
文化创意农业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崛起的必然选择。中国能否成为一流世界强国,中国能否实现中国民族与中国文化的复兴,关键不是看中国的精英与都市,而是要看广大的乡村与农民。如果中国广大的乡村变得像欧美与日本的乡村一样美丽而干净,占总人口约75%的中国农民能够变得知书达礼,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这才是中国崛起的真正标志。
因此,把文化创意产业引入乡村,大力发展中国的“文化创意农业”是决定中国能否崛起的成败之举。
当文化创意产业遇到中国农业
评论
编辑推荐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