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海啸不会重现


  最近一段时间,欧洲债务危机似乎形势严峻,希腊违约似乎不可避免(这里还要问一句:违约和破产是同一个概念吗,全球有哪一个活着的人在有生之年见识过国家的破产?)。反应到资本市场上,全球几乎所有的股市都持续、破位下跌,而美国国债和美元指数则节节上升。

  一些市场人士,包括索罗斯、宋鸿兵等人,则危言耸听地表示,目前的形势比2008年还要糟糕。其实索罗斯有狡猾的一面,也有诚实的一面。说其狡猾,想起了卓别林,有一次有个年轻的剧作家给他看一个剧本,卓别林说:如果这个是我写的,那没有问题,但因为是你写的,你只好再改改。一个人有了市场的知名度以后,哪怕他放一个屁,闻到的人很少有人会觉得是臭的,还会有人顿足捶胸地遗憾自己没有闻的机会。索罗斯同样是这样,在无数对资本市场中混饭吃的人缺乏足够的常识,象行尸走肉一样生活在阳光或是灯光下的时候,索罗斯甚至可以通过一个些言论使其掌控的金融账户市值增加。中国有名的杨怀定,也就是所谓的杨百万就是这样,在买入某股票后公开推荐,再卖出,是他的惯用手法,在愚蠢的散户变得聪明起来之前,可以赚很长一段时间的钱。更何况,有新一代的愚蠢散户不断地到股市中接班。

  说索罗斯诚实,是他强调自己经济犯错,但他有纠正错误的能力和纪律。

  对于一些象索罗斯和宋鸿兵等强调目前的形势不如2008年的人,他们为什么不买进美国、欧洲等主要资本市场的股指期货,做空这些国家的股市?在中国也可以做空沪深300指数,这些人做了没有?我看多半没有。索罗斯甚至不久前还宣布退休。既然这样,讲这种判断有什么意义?

  而巴菲特则不同,2000年,他看空美国的科技网络,就是不买,哪怕跑输股指。他看好美国的未来,于是在8月大幅加仓。说什么,就做什么,这样的人更值得重视,虽然他们的观点未来是正确的,而且巴菲特往往买在股市最低点之前。2008年就是这样。很多人以比他更便宜的价格买进了通用电气,比如段永平。

  对于很多看空中国未来的人,他们为什么不以买进股指期货的方式,做空中国股市?如果他们这样做了,赚了大钱,没有人会说三道四,反而会佩服他们的眼光和胆识。资本市场最值得一提的,就是这样的人。一年到头扯淡,象郎咸平那样,从“十五”,扯到“十一五”,再扯到“十二五”,反复强调中国一无是处,中国的政策没有一个正确的,中国将要崩溃,为什么不去做空中国股市,大赚其钱呢?是根本在扯淡,还是赚自己钱太多了?

  想起著名的江恩,江恩据称在一生中在股市中赚了5000万美元,最有名的一次是在一个杂志记者的监督之下,在几十天内操作了N次后,盈利的比率在90%以上,本金翻了大概20倍。这两个“事实”是互相矛盾的,既然有这种神奇的能力,应该把美国股市中至少十分之一的钱赚到手里才是合理的。这就说明,江恩的能力是被夸大的。

  不久前,看到一个人文章中的介绍,说江恩的儿子事后对媒体讲,如果江恩真的这么了不起,又何必为别人当股票经纪人,或卖股市资料为生?杂志公布的结果,安全是双方合谋的结果。

  目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人士多数倾向于欧洲债务危机形势严峻,希腊的债务重组不可避免,而官方机构则反复强调政府有能力应对,债务违约不会出现,希腊不会退出欧元区,欧元更不会崩溃。

  个人认为,金融市场对欧洲债务危机反应过度,全球经济也基本不可能面临新的金融风暴或是金融海啸,主要理由有以下6点:

  1、国债余额不得超过GDP规模的60%,财政赤字不得超过GDP的3%的警戒线不适用于目前的超低利率。对于西方国家,国债几乎可以认为将永远存在,新债还旧债不可避免,国债利息支出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债警戒线更科学的指标。以上的警戒线不知是如何形成的,但我记得1990年代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提到过,要加入欧元区,必须满足这个条件。问题是,1990年代国债的利率是多少?现在的国债利率是多少?中国1990年代投资于美国的国债,利率在5%以上,现在是多少?

  2、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国债仍能以较低利率获得超额认购。

  3、最有可能违约的希腊,国债总规模不过3000多亿欧元,并且每年到期的规模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雷曼倒闭时,背负6000多亿美元的债务。并且爱尔兰、希腊两个违约概率比较大的两个国家,国债总规模不过约5000亿欧元,而2008年时,雷曼、华盛顿互助、“两房”、AIG、美林等金融巨头同时陷入困境,全球金融市场都面临流动性急缺的局面。

  4、雷曼倒闭的发生,比较突然,全球金融市场措手不及,而欧猪五国的债务危机已持续近两年,这些国家国债的收益率早已在市场上体现了违约的风险。目前希腊一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已达100%。

  5、国际主要金融机构都补充了资本,经营杠杆较2007年已大幅下降。

  6、2008年有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根源性系统风险,目前则没有。美国、欧洲的房价都已明显下降,实际上美国的房价基本上不存在下跌的空间,只有上涨的空间。

  如何看待美国、欧洲的财政紧缩?谁都知道,美国、欧洲在未来人口老龄化将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目前的高福利是不可持续的,但民主制度的特点,就是政党或是政客以国家财政买选民的选票。老百姓多是没有长远眼光的俗人。于是,谁敢削减俗人的福利,虽然有利于国家的长远利益,他的政治生命就会完蛋。德国在统一以后,一度经济增长乏力,于是施罗德总理削减福利,减少工人工资,增加了德国制造业的竞争力,但施罗德却下了台。

  所以,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如果没有财政高赤字的积累,和债务违约的风险,政客们是不可能下决心削减福利的。福利的削减,当然会导致GDP的下降,但懒人将被迫参与社会财富的创造,长期的风险也会下降。这对国际金融市场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