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堂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根据乡中心校德育工作安排和我校的工作计划,本学期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严格《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继续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法制教育、养成教育。创新家庭、社会、学校的三结合教育,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使之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开展,让我校德育工作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要点
(一)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创设德育氛围,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1) 继续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对学生进行党的知识的宣传和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各条战线上取得的辉煌成就。
(2) 利用班会课,宣传讴歌英雄人物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功伟绩。
(3)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邀请革命先辈作报告、讲故事,组织参观爱国主义展览或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并教育少年儿童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
(4)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上,因此“寓德于教”“全员育人”。加强学科渗透,发挥德育主渠道的作用,结合课程改革,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学好各门功课的同时,受到民族精神的教育和熏陶。
2、继续探索青少年品德发展规律,进行分层次教育 ,重视对学生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调研。
(1) 进一步深入研究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掌握不同时期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学生进行“五爱”及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苦乐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 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为学生的思想指导范本,根据各年龄段制定其要达到的目标。
A、 低年级段:尊敬父母和老师,热爱学校学会做简单的家务,自己的事自己做。诚实守信,爱护公物,学会关心他人。
B、 中年级段:诚实守信,热爱家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锻炼身体。遵守交通秩序和法规。
C、 高年级段:诚实守信,学习认真。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有法律意识,不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3、把法制教育及遵守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予以强化。积极拓展法制教育途径,逐步形成法制教育系列。使此项教育形成系列化、经常化,增强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及守法的意识。
4、继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形成身心健康的教育观。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效应
(二)继续抓好文明礼仪,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1 、重点抓养成教育,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以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为原则,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抓起。各班级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张贴上墙,同时利用思想品德课及班队会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的按要求去做。本学期将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也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学生认真学习领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常识及要求,并落实在行动上。在强化要求贯彻落实中,要从严过细,反复抓,强训练,养习惯,促内化引导学生由被动心态转为自觉意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使学生在家庭,在学校,在社会都有规范文明的行为习惯。
2、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周一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举行国旗下的讲话,使之成为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
(三)推动少先队组织的各项建设,打造优秀少先队活动。
坚持把少先队活动作为培养少年儿童品德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优势,通过各种活动,把以爱国主义为主线的思想道德教育落实到队员的实际行动和日常生活中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国庆节、少先队建队日等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良好品质。
(四)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做好德育渗透。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主渠道作用,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要求教师将教材整合为各种活动,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演一演,身临其境的接受教育。其它学科教师也要积极挖掘每一节课的德育内容,通过不同形式将德育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时时刻刻受到德育教育。
(五)、加强德育工作网络建设,实现全员育人
1、构建完善的学校组织,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
2、建立完善一支校外志愿者辅导员队伍,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
3、继续和社会保持德育网络的畅通,采取请进来和把学生带出去的办法,让学生真正接触社会。配合社会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使学校、家庭、社会三点之间的联系更密。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