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工作简要概括


          作为党校人,就是要 积极发挥“五种作用”,牢固树立“五种意识”,扎扎实实推动党校工作的新发展,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为我州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现将多年在党校工作学习的体会,整理如下,以便指导我今后的工作。   

一、什么是党校办学之魂、治校之道、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就是要积极发挥五个作用”,即培训轮训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阵地作用、理论创新的生力军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积极推动作用和促进领导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作用;就是要 牢固树立“五种意识”,即大局意识、党的意识、创新意识、勤俭意识、纪律意识。这就是党校办学之魂、治校之道、立校之本、强校之基。

二、把握好党校性质、地位和作用的新定位。

 

 

三、把握好“三个适应、三个促进”,即党校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要求,促进党的中心任务的落实;必须适应党的干部教育的要求,促进领导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必须适应党的理论建设的要求,促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把握好党校姓党、忠诚于党的根本原则。党校姓党,是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学习、研究和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的重要阵地,是党员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党校的本质属性和历史定位决定了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题中之义和内在要求。在教育培训上,(一)以忠诚教育为基础,一是思想上要永葆忠诚之心,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都始终保持思想上、政治上的坚定性。二是忠诚要体现在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上,对组织、对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以行动回应表态,用事实兑现承诺。三是要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矢志不渝、奋斗到底。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蓬勃朝气和昂然锐气,对前途充满信心。(二)以尽职尽责教育为根本。(三)以道德情操教育为核心。(四)以拒腐防变教育为关键。

五、把握好“一个中心、四个方面”

      即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以掌握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为重点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以把握时代特征和国际经济政治形势为重点拓展学员的世界眼光,以强化大局意识和应对复杂局面为重点培养学员的战略思维,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和改进作风为重点增强学员的党性修养。

六、“是实事求”是的校训

       党校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改革创新体现在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中。按照按需施教的要求,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七、从严管理的校规

      党校的校风影响着全党,必须坚持从严治校、毫不放松。在党校的教育中,知识教育是基础、理论教育是根本、党性教育是关键,要全面把握好,不应顾此失彼,重知识、轻理论、轻党性。针对当前的实际,尤其要把党性锻炼这件大事抓好,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要求落实好。正如锦涛同志指出的“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决定性条件。”既重能力提升,更重品德建设,才能促进干部健康成长、事业健康发展。

总之:我们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关键是要结合自身实际和特点,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加强党性教育,完善学员管理,提升理论研究水平。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更不能空对空,而要正确应对现实,围绕中心工作和任务,围绕我们正在干的事情去研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谋。党校一定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办成学习型、研究型党校,推动理论创新,形成一种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一)办学显特色,就是要根据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总要求,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兴校、改革强校的方针,紧贴浙江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浙江党政干部队伍成长需要的实际,重点突出理论武装和党性锻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为中心,把理论、知识、党性教育有机统一起来,加快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党校特色、贵州、仍至黔西南州特点的办学模式,不断打造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二)教学提品质,就是要树立党的事业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干部成长缺少什么就培训什么的理念。以培训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遵循干部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把党的事业需要与学员学习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整合优质教学资源,积极开展党校系统内的有机联动、系统外的开放联合、校内学科间的互动联手。培养造就一批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党校系统名师;开发再建一批立足学科前沿、深受学员欢迎的名课;组织编写一批紧跟时代、贵州特色鲜明的教材;建立完善一批现场教学和实践基地。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受干部欢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提高党校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三)科研重创新,就是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为重点,以建立项目为纽带、首席专家为龙头、个人创造性劳动与团队协作有机统一的科研创新平台为着力点,努力提升调查研究基本功,大力推进科研出精品、上档次、入教案、进决策,实现科研和教学良性互动。切实发挥好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服务、为扎实推进“两创”战略和州委州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双重功能。

  (四)学科强基础,就是要深入实施学科聚焦战略,瞄准学科发展前沿,突出重点,加大投入,择优扶持,梯度推进,协调发展,着力建设具有党校教学特点的若干个优势学科,努力形成党校专职教师、优秀党政领导干部和特聘知名专家组成的“三位一体”的师资和科研队伍,为教学提供有力学科支撑、为科研提供优秀人才、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人才优素质,就是要牢固树立党校建设人才为本的观念,完善和优化实践锻炼、激励竞争、考核评价等人才培养机制。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激发队伍活力,加大优秀人才使用、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充分发挥骨干教授、专家的“传、帮、带”作用,高度重视中青年教师和科研骨干的培养,努力做到使他们上课有讲台、实践有平台、施展才华有舞台。把做人、做事、做学问统一起来,全面提升队伍的素质和履职本领。

  (六)环境创和谐,就是要积极营造和谐的内外环境,发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努力培养和弘扬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大气包容、和谐奋进的校风,妥善处理和化解不同群体的矛盾,维护和发展好教师的根本利益,为他们的工作、生活创造更优厚的条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党校真正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创造良好氛围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