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发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明确规定其指导思想是“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为引进民资和外资“降低门槛”,并提供政策保障和金融支持。时隔两年后,2011年10月制订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2011年12月25日,根据中国广播网的报道,据称新华网等10家媒体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首次发行股票上市),除了新华网、人民网也计划在上海交易所IPO。此外千龙网、北方网、东方网、大众网、浙江在线、华生在线、四川在线等共10家官媒体网站也陆续要登录A股。
2012年元旦后的1月10日,人民网正式上市待批的消息传出,人民网在其招股书中称,其拟发行股数6911万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后总股本为2.76亿股。共计融资5.27亿元。
由此产生以下质疑,对此系列令人愤慨的违背宪法基本原则的污浊浪潮加以谴责:
1 既然声称国家给予新华网等国有事业单位金融支持,为何还要引进民资和外资入股国有文化单位?
如此将国有文化单位一股脑推向市场化的一窝蜂现象,其核心是私有化,为引进民资和外资“降低门槛”,进而达到借助所谓的现代公司制度而使管理层或利益相关各方少数人获得额外利润资财而暴富的目的,当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颁布以后,一些出版社尝试进行了转制,在目前似乎风平浪静的有控制的社会舆论操纵导向下,似乎万事大吉,因此刺激和鼓励私有化的推进者和操纵者们进一步蛊惑中央高层,以更公开的更全面的姿态推进包括新华社这样国家喉舌在内的国有新闻单位进行实质为私有化的改制,因为股份制改造带来股权分流和转移,从而将所有权或者绝对控股权变成流动状态,随时可以根据私有化的需要进行股权分散和有偿转让,由量变渐变为质变,最终完成私人或者私有企业甚至外资企业掌控国家喉舌媒体的进程,如此设计可令私有资本或外国资本势力有效操纵国家舆论导向,有筛选地播发或控制新闻内容,即在事实上由国内新兴的官商资本主义集团或者外国老牌资本主义势力侵吞和掌控本属于中国大众的中国国家官方新闻媒体,如此在文化舆论层面上将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舆论阵地的沦陷,中国有成为文化殖民地的傀儡国度的危险性,人民大众将成为被排除在外的受蒙昧和愚弄的阶层。
2 为什么回避提及国家喉舌级的新闻媒体单位一旦私有化后的严重后果?
其一,在上述文件中没有排除将国有文化单位100%出售的可能性,并一如既往地鼓励体制创新,因此国家长期投资建成的国有文化新闻单位一旦转制,有可能出现全资收购的现象,使部分甚至全部单位实现彻底私有化的目标。
其二,引入民资和外资参股人民网将逐步左右原为国家独资的新闻单位对舆论的掌控和影响力,而相关部门对转制单位的管理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出现投鼠忌器、外部渗透等系列公开的不良现象,如何在各系列业务方面防范公权私用、蒙蔽把控、媒体偏颇、偏离公允公正轨道等可能局面?
其三,以文化新闻出版单位为例,改制后这些单位在私有股本渗透和扩张条件下,在各私有方的参股控股干扰下,如何承担社会传播媒介功能,如何能实事求是,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不偏不倚,如何能保证传播信息的真实合理,达到教育、团结、宣传、感化、劝诫、警示、导向等目的,捍卫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
2 私有化的浪潮为什么甚嚣尘上,不断缩减国家经济和社会结构中的公有制成分?
近十余年来愈演愈烈大规模的国有企业私有化,全国的国有企业仅剩下数目有限且仍不断减少的央企和地方少数企业,已造成上万亿(国有资产流失3500多亿+银行呆账坏账不良资产8000多亿)等天文数字的国有资产流失,而无任何人为此负责或者受到追究,甚至一些高等院校以成立独立学院的名义将部分高校所属的国有不动产、设施、土地等资产私有化,一些完全由国家出资成立和运营的国有出版社也纷纷转制,成为股份公司,出现私人持股不等比例甚至控股的局面。尽管社会上久已出现并持续存在且日趋强烈的反对私有化浪潮,然而,试图将新华网和人民网等国家喉舌单位变成上市公司的私有化措施再度问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私有化企图顶风蔓延,变本加厉,部分单位的私有化以成为事实。这些私有化行动多以“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引进战略投资者”等为冠冕堂皇的借口和掩饰烟幕,声称私有化结构才具有运营“效率”,才能达到“资源最优配置”,但绝口不提将国家和公民大众所共同拥有的“资源”究竟要“配置”到“何处“和“何人”手中,实质上是令官商勾结的一部分人获得非份资源享受配置,如此配置和效率对人民大众究竟有何种益处?对国家又有何种益处? 而在多级官商勾结掌控下的新闻媒介资源对民间日趋激烈的反对呼声长期加以刻意掩盖和封杀,借助于提供不真实的民意信息而误导国家主要领袖的首肯,结果私有化的鼓噪和推动者们屡屡图谋得逞,逐步真正实践了“让一部分人”不择手段地“先富”而且是暴富“起来”并且为富不仁的败坏社会正义的典型案例。
3 如此趋之若鹜的以唯利是图为唯一宗旨的私有化转制相比公有制到底有何明显的优越性?
公有单位理应具有更大的优势,可以不仅仅单方面追逐利润,而是能响应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大局,有所取舍,是国家经济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部队,更有实力负责重要项目重大工程的研发实施、生产和推广,能更好地满足国家的经济和战略需求,为国库增进收益,为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事务添砖加瓦,为民众谋取福利,传播思想宣传文化,原因首先是其成立之初所规定的利国利民属性,行使国家部分经济和文化和教育等事业功能,安排民众稳定就业,其次是在国有土地批划基础上,由国库资金投资建设不动产,购置设施,支付人力资源成本和薪酬,享有整体权威和丰富的信息渠道,具有雄厚的政府背景,在市场上竞争有力,地位稳固,拥有在国内民营企业难以比拟的丰富的媒介和社会资源,并接受国家机构部门的指挥、指令和建议而作出具体行动,这是和讨价还价、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的绝大多数私营企业有本质区分的,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相类似,目前唯一缺陷就是文化事业单位的领导管理层是从上向下任命的,由此任人唯亲、官官相护相携、交叉提拔、互惠互利等暗箱操作方式泛滥成灾,而真正具有热爱祖国、修养高尚、责任和使命感强、敬业爱岗、公道正派、公私分明、智慧有识、目光远大、能力出众的人士难以获得任命的机会,因此容易形成管理层和管理部门间的利益派系、裙带关系,进而影响各单位的经营效益和发展格局,影响各单位有效地承担对国家、社会和民众的应尽责任。这是国有单位体制中应该改进和完全可以改进的人为之处,而决不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不可避免的痼疾。这是几十年来为崇尚西方自由主义经济学人所刻意回避的根本问题,也是国家各机构领导所不愿意更改和放开的人事权力范围,这才是需要引起全国广泛关注的核心问题。
私有化过程早已显现出重复恶性竞争、资源浪费、奢侈铺张、自私自利、不顾环境危害后果、不顾国家和民众利益、尽可能偷工减料,一般有奶便是娘的毫无立场原则的典型特征和做法,系列矿难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私有煤矿草菅人命忽视安全生产措施的直接后果。推行私有化的真正目的不外乎让各单位的国有资产变成个人或官商行列中少数人的私囊财富,如果仍不满足于占有各单位现有国有资产,尚可采取国有资产无偿划拨、产权置换、提前评估和延后交易从而隐瞒现阶段收入利润等各类侵吞国有资产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合法(符合国资委刻意起草制定并瞒天过海获得批准的漏洞百出的法律法规)而实质非法的暴富手段。
5 上市转制私有化过程的畅通无阻,各方驱动力何在?
我国具有举国行动大一统的体制特点,在事实上以市场经济为绝对导向的政策格局下,对国有企事业单位私有化的青睐似乎已渐成为决策层的共同诉求,在上级的号召和政策倾斜条件下,国有企事业单位本级以及跨行业主管单位应声而动,构成由上至下的管理压力和动力,国有企事业单位的私有化进程业已成为政绩的评价指标,从执行行政指令,按私有化方式达致企事业功能运行效果,迎合国际上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特别是美国对中国国有企业私有化的过分关注和干预热情,制造满足市场经济要素赢得国际上一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市场地位的认可,对获得大批股金的渴求,满足形式上创新的政绩工程需要等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致使出现十个国有新闻媒介网站纷纷欲上市发行的联合行动。内在驱动力来自单位内部领导管理层个人和对群体的明显和隐晦的愿望,也可能单位中部分员工对获取单位股权的渴求。外部诱惑力既有私有企业的灵活几近无原则底线的经营方式和个人所有者的利益分配等经济回报诱惑,加之国有企业改制对管理层和部分职工带来的巨大好处形成示范和诱惑效应,如存在管理层收购、股权激励、管理层巨额工资、原始股配股、大笔分红等各类可观的财富诱惑。相对于这些诱因和驱动力而言,社会大众对国有企事业单位更好地回馈国家和社会而不是个人中饱私囊的期望压力和呼声则被忽略不计,或者被视为阻扰改革的落后心态和势力。政策制定每每轻视民意,强行闯入禁区,以国家目前的雄厚财力,以拟上市的人民网丰厚的广告收入和财政部动用巨额国资购买人民网的服务和人民网业务盈利不上缴国家而且享受纳税减免等优惠措施,各单位每年的采访新闻有偿分享收入、广告收入、出版发行收入数目可观,因此上市募集资金只能是借口而已。由国家拨款运营、划拨土地并投资建设办公楼产、采购办公设施、发放员工工资、庞大无匹的政治资源等系列民营机构难以匹敌的显赫优势,这些文化新闻媒体单位的经营活动中早已有市场成分和盈利,何须从股票市场圈钱?认为不上市就缺乏和民营及外资相关媒介单位的竞争优势理由更是牵强附会,夸大宣传。以“引进先进管理经验”为理由“引进战略投资者”更是荒唐的借口,管理策略不足可以有偿咨询专业咨询公司,如果是因为这些单位的领导能力欠缺而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则领导应当自动让贤,另行公开招聘选拔称职的领导人,而不是花费权益出让的代价引入不确定甚至是危险的外部因素。
6 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制先后和转制过程中存在系列既往和新推出的危险环节,可轻易导致中国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些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估价定价环节、产权部分出售环节、股权激励措施、原始股配股方案、利润瞒报少报不报和拒绝将利润上缴国库、产权无偿划拨、产权置换等。
7 在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新闻文化单位转制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如下环节:1)如何控制单位的全部资产价值被过分低估的惯常贪腐高发环节?2)单位转制的收购收益资金为何方所有?是否上缴国库?3)是否能有效地防止、避免或杜绝以瞒天过海空手套白狼的手段借助“向管理层转让”的貌似合法实质非法的渠道,令官商勾结各方特别是单位管理阶层得以不同程度地侵吞隶属全民所有的国有资产?4)如何避免让外国资本参与掌控中国国家级别的媒体机构?如何防范外资入股局面对国家整体战略利益的各种损害和严重威胁?
8 为保护国家利益受损,还应关注国家新闻媒体单位的业务委托环节,这也是国有资产收益中流失的重要的被普遍忽视的环节,如中央电视台将各频道的广告业务分割打包,以秘而不宣的委托分利协议,委托一些私营广告企业单位全权承包广告事宜,专一垄断和代理中央电视台众多频道中具有庞大收益的广告业务。
9 转制后的新闻文化单位如何避免购股的大众资金受损?改制后所获利润如何保证合理分红回馈持股者?如何实施对转制单位股票发行的有效监管以及保护国家与股民的利益?
10 尚未转制以及将要转制的国家级文化新闻单位在目前以及做大做强后是否向国库回馈资金?原有的事业单位属性变迁成牟利单位,此时应该按多少比例将部分利润上缴国库以满足国家投资的国有股东权利?
11 上市后如何预防股市中的种种风险和陷阱?如何防止国家利益受损?
12 如此步调一致的转制举动,是否涉嫌集体闯关,利用“法不责众”的惯例和分散舆论批评压力,避免因单一单位的尝试而引火烧身?
13 转制后的文化新闻单位如何防止原属国有的资产产权逐渐向官商或私营或外资等个人或小团体手中转移的量变到质变过程? 如何抵御管理层收购的风险?
14 按照私有化来势汹汹的强势姿态,何时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机构进行私有化操作?
15 大踏步私有化的推行者究竟意欲何为?
人民网和新华网等国家喉舌媒体的上市意味着什么?
评论
19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