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县远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经过


 

郧县远古人类头骨化石发现经过

 

郧县博物馆    王正华

   

19895月,郧阳地区(现十堰市)组织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并首先在郧县进行。地区文化局将抽调出来的各县市文物工作者分成四个小组,分头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笔者任一组组长,会同郧西县文化馆屈胜民同志一道,着手对郧县西北一线文物的普查。

    518,我们由郧县城乘船出发,上午1130分到达郧县青曲镇弥陀寺村曲远河口,进行化石点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原出土象牙化石的情况后,我们又走访了当地群众,并据村民反映,在1 972年至1975年间,曲选河口西边的梁子和东边的朱家坡,在劈山改地时曾发现过“龙骨”,出土过动物的肢骨、牛牙、鹿牙、象牙等化石,村民们当时把这些“石头疙瘩”填在背静洼的洼坑里埋了起来,有些“石头”还被用作地界、砌坎.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当天下午3点钟,我们请了当地村民曹玉,领着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踏勘。到达目的地后,笔者与屈胜民、曹玉分头进行采集。经过仔细勘查,在一条穿过耕地东西向的小路的耕地地界附近,笔者发现了一些钙质胶结在一起的结核石块,同时还发现了四块动物肢骨化石。便蹲下来将这些胶结物的石块,逐个清理查看。在用手铲铲不动的情况下,笔者请曹玉将上面的耕土层清除,便发现有一层胶结构的石核。再往下挖10厘米左右,将周围的黄色板结的粘土清除掉,起动过程中,又将这块胶结物的结核石块解破,经过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出头盖骨脑壳的痕迹,在齿弓上面还发现有16颗牙。笔者当时就惊喜地对过来的屈胜民同志说:“这次收获太大了,这可能是猿人的头骨化石,这等于说在郧县又找到了第二个猿人遗址.”这时的时间是下午430分,测得化石出土的深度是55厘米。为了保护下面的化石层,我们停止了刨挖,将土回填,并对曹玉交待了注意保护事项。然后,我们对脑腔作了初步测量,在日记中作了认真记录。

    中国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吴新智先生,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观察了郧县人头骨化石和伴生动物化石。他认真观察了郧县人头骨化石Ⅰ、Ⅱ号头骨,并与北京人模型,非洲奥杜韦峡谷发现的OH9头骨模型进行比较,认为郧县人头骨的形态有些特征,既具有某些直立人特征,也具有比较明显的早期智人特征,其中大部分特征与我国已经发现的古人类化石是一致的,从而再一次表明了我国古人类化石有明显的传承性。

    郧县大头骨化石的发现,对研究中国人类的演化和发展,增添了重要的依据。经过两次发掘,出土了大重的伴生动物化石,这对研究古代气候、环境、地质、动物群的迁徒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等一系列课题,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罗耀松整理)

                                                      责编:饶春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