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六字诀推动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内陆开放高地”的来龙去脉
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为重庆作出了“314”总体部署,要求把重庆加快建成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重庆这座内陆城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8年7月21日在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上,《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正式出台,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被确立为重庆全面实现“314”总体部署,推进重庆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9年1月26日国发〔2009〕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支持重庆“积极探索内陆地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新路子”,将重庆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在国家战略层面正式研究设立“两江新区”,国务院于2010年5月7日批准重庆设立两江新区,5月15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的信息对此予以确认。2010年6月18日,两江新区正式挂牌成立。
两江新区是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之后,中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从国家战略上可以看作是新一轮西部大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它将深刻改变西部的经济面貌,对缩小东西区域差距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规划,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两江新区将着眼于建设内陆开放经济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内陆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建设成为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和创新中心,建设成为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科学发展的示范窗口。其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据重庆市政府测算,“两江新区”成立后,对西部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为,拉动“成渝经济带”制造业等配套产业年均增长10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云南和贵州水电和矿产等能源产业发展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同时,可促使湖南、湖北、陕西、广西等与西部市场协作加强,50%左右的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通过“两江新区”走向西部市场,预计年均增长提高5个百分点。
2011年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交出亮丽成绩单
一是去年全市外资投资到位数105亿美元,增长了65%,增长率居全国第一,绝对值排在全国第八、中西部第一。
二是进出口贸易实现350多亿美元,翻了一番多,占到全国1%,增长率居全国第一。其中加工贸易60亿美元,居中西部第一。特别令人高兴的是,货物贸易中的32%与转口有关,国际航空货运量翻了三番。
三是海外投资完成协议投资60亿美元,民营海外投资和国资海外投资各占一半。
改革、开放、创新推动重庆发展
重庆市长黄奇帆说,重庆开放高地建设之所以取得这样突飞猛进的成果,首先得益于森林、畅通、宜居、平安、健康“五个重庆”的建设,其次得益于低税负成本、低物流成本、低要素成本、低土地房产成本、低金融融通成本“五低”商务环境的打造。第三,得益于对外开放中的十大改革创新,或者说十个秘诀。改革就是通过制度安排,调整束缚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创新就是想办法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克服前进路上的困难。
第一个改革创新是创造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实现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里面包括三个垂直整合:零部件运输量的80%实现本地造;零部件价值量的80%实现本地造;80%的高科技研发留在重庆。二是“渝新欧”铁路的创新。三是重庆在内陆率先建保税区。四是重庆海关实现跨关区便捷通关模式。五是离岸金融结算方式上的创新。有三个方面,一是离岸金融结算适用国家西部大开发15%所得税的政策,税率不高于国外开展离岸金融结算的地方;二是办理手续方便程度和国外一样;三是推动了国家主力银行增加离岸金融业务功能。六是电子商务的国际金融结算。七是重庆在全国率先试点海外私募基金,去年已有6亿多美元是外资设立的基金,里面涉及一系列的制度创新。八是重庆通过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建立云计算离岸数据处理中心,去年招进30万台服务器的合同,今年将建成到位。九是重庆在海外投资上的创新。正是在运作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使重庆在海外投资农业、能源、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等方面进展顺利。十是重庆劳动力模式创新。
调整重庆发展动力结构,提高开放高地核心价值功能
重庆经济尽管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庆在发展动力上还存在结构问题,需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西部大开发最初的十来年,开放度不够,内需拉动也不足,投资成为最主要的拉动力。但经过十多年的西部大开发,投资额与GDP之比已接近1∶1,按照经济发展规律,如果今后的发展再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将是不可持续的。拿重庆来说,投资额已占到GDP的80%左右,再过两年,投资额会达到1万亿元,达到极限,继续扩大投资,将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也是不可能的。
调整发展动力结构,增加消费拉动、开放拉动。重庆要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跳出西部大开发前期发展的惯性,不再过分依赖投资增长的拉动,具体来说,就是不再过分依赖工业投资增长的拉动;不再过分依赖基础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不再过分依赖房地产投资增长的拉动,而是要更多依靠改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运用市场的手段拉动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扩大开放,利用世界资源促进重庆超常规做大“蛋糕”,加速度发展;更多依靠创新迸发的活力来拉动经济发展。
黄奇帆说,总的要求就是要认真贯彻好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加入WTO十周年高层论坛上关于中国下一步对外开放提出的六条要求,这六条要求指导全国,也是重庆今后若干年一以贯之的开放战略。具体来讲,就是要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
按照中央出台的各种财税扶持措施,进一步完善重庆的“五低”投资环境。此外,在进一步巩固利用外资、进出口贸易、海外投资这几项对外开放主要指标的同时,还要着力在体现开放高地核心价值功能的五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努力打造世界级的整机加零部件垂直整合一体化的加工贸易基地,这个基地的产品既包括笔记本电脑,也包括打印机、各种数码相机、手机、通信设备等,涵盖了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全流程,让全世界厂商、贸易商、金融家、企业家,只要一说加工贸易就会想到重庆,这要求我们在加工贸易基地打造上干出境界和魅力来。二是努力打造一个以云计算为中心,同时包含软件开发、数据处理开发、各种服务外包业在内的一个世界级的云计算数据处理基地。三是努力打造内陆的口岸高地、进出口的自由贸易区。四是大力推动离岸金融结算、电子商务国际结算、跨国公司区域性批发贸易等结算业务,加快重庆结算类金融中心建设。五是大力推动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引进外资和内陆地区海外投资的中心地,成为国内外各类基金的活跃高地。
参考文献: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
黄奇帆:重庆开放高地建设有“十大秘诀”
黄奇帆:更多依靠改革开放创新推动重庆发展
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决定》的决议
巴南:打造江南新城 建设幸福家园
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开创巴南发展新格局
2011年重庆生产总值达1万亿 增幅跃居全国第一
重庆银行业法人及市级机构数量达72家 3年翻一番
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央有关部门等新闻发言人名单及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