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强势品牌全国化之路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区域强势品牌全国化之路的天时、地利与人和 
文/迪思传媒
区域强势品牌,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称谓。究其矛盾之所在,则是强势与区域之矛盾。而本文要探讨的是,当然不是强势与区域如何矛盾,而是区域强势品牌的全国化之路。
首先需要简单罗列一下区域强势品牌的特点:
特点一,区域强势品牌往往只在局限于某一个区域或者某一片区域的发展,市场空间有限,产品地方化特色明显。
特点二,品牌的区域认知度高,产品的区域市场占有率高,在区域市场具备垄断地位,品牌强势,资金实力较强。
特点三,企业性质多数为大型民企,部分为集体企业或国有企业,对向全国市场发展充满了强烈愿望和野心。
正是由于上述这些特点,区域强势品牌的全国化之路就不免要面对几个现实的问题:
天时:站得低,如何看得远?
原宇通集团品牌营销总监徐卫东先生曾经告诉我,宇通原来不叫“宇通”,而是叫“豫通”,后来才改叫“宇通”的。正是这看起来仅仅一字之差的改变,却看得出一个从名字里都透出强烈的区域性企业,谋求全国化,乃至国际化的野心。
为了实现这个野心,宇通引入著名的咨询公司罗兰贝格,进行战略管理咨询。宇通深知,只有突破“站得低”这个致命的弱点,才能“看得远”。这仅仅靠其自身是难以实现的。而罗兰贝格恰恰可以帮助宇通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当然,宇通为此付出了1500万的咨询费。但是,这笔巨额的付出很快就有喜人的回报,因为宇通没有将罗兰贝格的咨询报告放进档案室里睡大觉,而是将之一步一步地付诸实施:企业硬件的建设,产能的储备,建成亚洲最大的客车知道基地;在欧洲设立技术研发中心;通过接连收购,建立并强化相应的业务版块……
而今,宇通不仅早已成为国内客车行业的领军企业,更是走出国门,向着国际化的方向大踏步地迈进。
毋庸质疑,宇通能够从战略的高度,成功地突破了“站得低“这一品牌发展障碍,在其全国化,进而国际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地利:路崎岖,如何走得稳? 
一个区域性企业或品牌的全国化之路,除了战略上的准备,在战术层面,也面临着诸多的难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走得稳。
首先是根基之稳。
区域强势品牌容易被自身在区域的强势所迷惑,认为在区域市场地位牢固,不可撼动,因而在全国化过程中,对已经有优势的区域有所忽略,麻痹大意,一门心思向外扩张,结果无非导致两种结果,一是虽然花费了很大的力气占领了一些新市场,却把大本营丢了;更有甚者,“赔了夫人又折兵”,全国化之路不顺,新市场拓展又几无收获,原有市场的优势地位也不保。
其次是步伐之稳。
这是有很多惨痛教训的。秦池酒、亚细亚这些失败的例子,相信到现在,对很多区域强势品牌来说,仍然有挥之不去的阴影。步伐不稳总体来说,有几种表现:
一是缺乏战略指导,盲目行走,一不小心就掉进各种“陷阱”中。一些企业对战略缺乏起码的重视,“拿来主义”精神十足,今天看A企业的做法好,模仿一下,明天看B企业的做法好,模仿一下,最后把一个原本强势的品牌搞成“四不象”,甚至堕落为弱势品牌。
二是有战略,无指导。将既有战略放进档案室,企业领导经常“拍脑袋”,想到一出是一出,步伐混乱。这种情况,如果仅仅是经常出现走弯路,走回头,花钱买点教训,倒也属于正常。但是,多数情况下是贻误战机,最后兵败全国化之路。
三是步伐太急,急而至不稳。一些区域强势品牌的全国化之路,走得迫不及待,经常表现为多产品战、密渠道战、奇推广战等。
多产品战,即采取连续的新产品上市策略。有些企业,隔三、两个月就上一款新产品,砸向全国市场,姑且不说产品本身如何,单是渠道的适应速度,推广的跟进速度,用户的接受程度,资金的充足程度这一系列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而且,一旦遇到既有的全国性品牌的阻击,往往无从应对,措手无策。
密渠道战,即采取全面开花的渠道策略。有的企业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渠道做到全国各地,网点铺到每个角落。这种做法,和多产品战相比,是另一个极端。最后往往是占用大量的资金,产品、服务、推广、管理等却无法跟上渠道扩张的步伐,导致骑虎难下,最终难以收场。
奇推广战,即依赖个别的非常出奇的推广手段,试图一炮打响,一夜成名。前面讲的秦池,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包括和秦池同样被冠以“标王”称号的爱多,也属此类。
要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就象蒙牛这样的企业,“超级女声”如此成功的推广,也连续做了三年。
三是心态之稳。
其实,无论是根基之稳,还是步伐之稳,归根结底还是心态的问题。无论是企业的领袖,还是高级管理者,或是普通一员,倘使心态不稳,那么,象多产品战、密渠道战、奇推广战这样的例子就会屡见不鲜。区域强势品牌,哪怕在区域如何之强势,其全国化之路,也难以稳健前行,更谈不上成功。
 人和:找对人,如何说对话? 
前面提到的多产品、密渠道和奇推广,其实是目前很多品牌,包括一些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性品牌的三大成功经验。经验表明,能够成功的企业,多数是采取了这三种策略的有效组合,而非仅仅依赖于某一种策略。
事实上,一些全国化未能取得成功的品牌,也正是失于此。而在这当中,又以过多地依赖奇特推广手段的企业居多。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很多地方性品牌,要么是基本没有推广,要么是推广方式单一,对推广缺乏系统认识,过多依赖短期的广告行为。然而,这些企业又存在比较强烈的推广愿望。问题的症结在于他们不知道如何做。其实,回归问题的核心,还是那句非常通俗的话:找对人,说对话。
何为找对人,说对话?
其实就是抓准目标受众,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推广手段,并将一系列的推广手段进行有效组合,形成系统的推广策略。
当然,要做到这些,也是需要一些基础性工作的,比如市场调研、内部机构的调整、借助专业广告、公关机构等。
就拿市场调研来说,中国地大物博,区域特点差异性明显,那么,只有通过对消费者的了解,才能投其所好,达到占领消费者心智的目的。而内部机构的建设,则需要根据整体推广的需要,设计专门的市场、公关或者品牌部门来统一管理、协调有关推广事宜。
对于外部机构的聘请,则是一件需要非常大的战略魄力的事。宇通引入罗兰贝格就属于典型的借助外力成功案例。世界上几乎所有的知名企业,也都有长期服务的品牌咨询、广告代理、关系管理等公司。相形之下,国内的很多区域性企业,在这方面90%以上仍处于DIY阶段。
其实,聘请外部机构和DIY并不矛盾,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企业对自身显然是要比外部机构更了解自己,而外部机构则可以从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企业。没有哪一企业,任何事情都可以自己做,也没有哪一个外部的品牌、广告或者公关公司是无所不能的。更多的是,两方面资源、思想、智力的互相补充,从而追求“1+1大于2”的效果。
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强势区域品牌来说,如何从战略的高度、战术的落实、执行的规划整个体系,实现全面的突破,是其能否实现全国化品牌之路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