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下国家为己任


     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使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

  今天,中国之所以崛起,中华民族之所以复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全体中国志士仁人都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立足于中华文明的根柢,努力“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

  这一认识,说实在话,连我自己也非常吃惊。因为它同自己往昔所崇信的同传统要彻底决裂这一基本观点完全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然而,只要认真梳理一下相关的主要历史事实,就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不容否定的历史真理。

  即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大一统而论,近代以来,人们在揭露和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黑暗统治时,就经常漠视传统的政治大一统的历史合理性,在西方民族国际理论与实际的影响下,一些人曾试图将中国传统多民族统一国家改变为单一民族国家,将中国传统单一制国家改组为联邦制国家,将传统集权制改组为分权制,将传统郡县制改组为地方自治制,将大一统精英治国改组为多党或两党竞选治国,可是,一接触中国政治实际,所有这些构想一一碰壁,因为这些方案一旦付诸实施,非但没有将中国引向大治,反而一再将中国引向大乱,引发极为激烈的社会政治冲突。中国由大乱重新走向大治,是依靠了传统的政治大一统国家在新形势下的变革和重建。

  再以中国传统的家国共同体而论,在中华传统文明中,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结构,而且是一种经济结构。近代以来,人们在揭露和抨击以家长制为核心的封建家族宗法制度的黑暗与残酷时,连带否定了这一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巨大的社会凝聚力、平衡力和再生力,以及它在稳定和重建大一统国家中的基础性作用。在西方个人本位主义、国家本位主义及社会本位主义影响下,一些人致力于从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思想意识形态上打破家庭关系,打破家族关系,打破乡里关系,打破传统的个人、家庭、乡里、国家、天下密不可分的同构关系,而代之以纯粹的契约关系、商品交易关系以及阶级关系、阶层关系、党派关系,同样,在实践中,人们也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

  中国传统的家国共同体有其黑暗与残酷的一面,但更有其有效化解社会冲突、凝聚全体社会成员为一体的积极功能。事实恰恰证明,中国传统家国共同体固然需要根本性的变革,但它合理的内核则不容否定,在现代社会动员、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社会稳定中,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现代国家建设、现代政党建设、现代经济建设、现代文化建设中,它也同样是一支不可忽视的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