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中兴两家电信设备制造商在美国受阻,评论人士看法不一。有人说,这是竞争对手思科在打压华为和中兴;也有人说,这是美国政府的一场阴谋,是为了大选的需要;更有人说这是竞争的必然结果……
在诸多种观点中,笔者却没有看到华为、中兴国际化不足导致受阻的言论。殊不知,华为被美国政府调查,巨大的文化差异才是罪魁祸首。也许很多愤青会辱骂笔者卖国,冷静分析一下整个事件的不难发现,华为、中兴国际化策略的不足才是受阻的根本原因。
在美国市场受阻的中国企业,华为并不是第一个。2006年3月,收购了IBM的联想获得了美国国务院采购1.5万部电脑采购大单,美国政府以安全担心为由质疑联想。华为今天的遭遇,与联想可谓是同出一辙,理由都出奇的相似。
后来,联想顺利的完成了1.5万部电脑采购大单。追根溯源,联想当时受阻,诸多原因中,巨大的文化差异首当其冲。随后的几年中,联想针对美国市场不断调整策略,最后在美国市场站稳脚跟并得到了美国政府部门的认可,这是联想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的根本。
再回过头来看一下华为在美国的遭遇,同样是巨大的文化差异从中作梗。华为对美国市场的不了解,是这一事件的根源。对于股权结构不公开,行为过于隐秘的指责,华为做出的努力显然是不够的。试想,一家销售额突破千亿元的大企业,至今没有明确透露出在美国或在香港上市的意图,被美国政府质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虽说华为一直为增加国际化色彩而努力,但成效并不显著。据媒体报道,目前华为在美员工的75%是美国人。它聘用了熟悉美国环境的公关人员来宣传本公司立场,树立良好形象,及时做好危机应对预案,并在美国国会等机构进行游说和劝说工作。事实上,华为已经在为管理信息的透明化和公开化努力,但与外国市场的要求仍有一段距离,在美国市场受阻便是一个警示。
就本质而言,华为在美国受阻,是华为国际化策略失利所致。如果华为像联想一样是上市公司,那么华为今天在美国的境况肯定会大为改观。所以,华为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积极配合美国政府调查,并在国际化方面继续努力,这是立足美国市场之本。联想当年走过的路,华为同样不会跳过。
其实,美国政府对所有企业的要求都相当苛刻。去年5月,美国国会举办听证会,对日本索尼公司客户数据泄露问题进行调查;今年2月,美国众议院监督和政府改革委员会就丰田汽车召回问题举行听证会,丰田公司总裁丰田章男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以最谦恭的姿态接受美国议员“炮轰”。
众所周知,日本是美国的盟友。对于盟友国的企业尚且如此谨慎和苛刻,对华为的调查也情有可原。所以,华为美国受阻,不是竞争对手打压,更不是政府的阴谋,而是东西文化巨大差异的必然结果。这同时也警示华为:国际化要循序渐进。
华为美国受阻:文化差异首当其冲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