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阳光”温暖芜湖市社区
近年来,安徽省芜湖市深入实施“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程,通过引导、组织和激励党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把社区党员、群众和城市基层各类组织紧密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升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一、背景
芜湖市位于长江中下游,是一座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工商业城市,总面积5988平方公里。现辖4县4区,44个镇、30个街道,698个村委会、298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385万人,党员20.1万名。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急速推进、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初步完成,越来越多的“单位人”转为“社会人”,截至2011年底,组织关系在街道社区的党员共有3.4万名,“三多两少”(即年迈体弱者多、下岗失业职工多和流动党员多,年轻党员少、高学历党员少)是城市社区党员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适应新的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激励社区党员发挥作用、服务群众,并不断提升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亟需破解的难题。
二、事例
“从此思君不见君,君可闻邻家欢声笑语,而我家思君哭声不断,念君泣声绵绵……”家住凤凰山社区的鲍孝珍,站在丈夫遗像前哭诉着对他的思念。她今年84岁,没有儿女也无工作,一直与在大学当教师的爱人过着相亲相爱相依为命的生活,2011年7月老伴去世了,她从情感上、心理上一时无法接受,陷入了深深的丧偶悲痛之中,几个月来难以自拔。
一天,凤凰山社区“一米阳光”党员志愿者服务站的崔秀兰同志,通过入户走访得知此事后,立即来到她家中看望抚慰,耐心倾听老人的哭诉和回忆。崔秀兰劝慰她,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也无法抗拒,请她不要为做家务搞卫生烦恼,会为她申请政府买单的居家养老服务,建议她多参与外界交往,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书画、合唱等活动,并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告诉她无论有没有事情都可以打电话,手机会24小时为老人开机。
鲍孝珍老人激动地说:“你真好呀,你就做我女儿吧!我在芜湖举目无亲,我去世后这房子就送给你,好不好?”崔秀兰对老人说:“老人家,只要您开心就行,房子我是不会要你的。我们党员志愿者会每周都来看望你,每月会为您上门检查身体,会打电话了解您生活和健康情况,您就当我是您的女儿,有什么尽管说。”老人听了这话脸上挂着感动的泪珠,一个劲的点头说道:“好好好,真是太感谢共产党了,我要对老头子说我有女儿照顾关心我了,我不怕了,生病也有人把我送医院了。”
这只是芜湖市开展的“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中的一个普通事例。“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活动是源自芜湖市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大创新。2009年,镜湖区赭山街道黄果山社区在与安徽师范大学化材学院联合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提出了“一米阳光”的概念,指每一名社区党员都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点微小力量,包括奉献自己的一点时间、一份爱心、一种专业特长,这就犹如“一米阳光”。只要每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奉献出力所能及的“一米阳光”,就能够汇聚成为普照社区的光辉力量。在镜湖区委的积极引导下,“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从社区起步,在其所属的赭山等街道进行了推广,逐渐形成了镜湖区党建的品牌。
三、主要做法
2010年,芜湖市委组织部将“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程在全市进行了推广,各级党组织在推广的过程中又进行了创新发展。目前,全市共组建起2100支由1.08万名党员组成的“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伍,参与面占社区党员总数的35%。“一米阳光”社区志愿者,作为一个集体,通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被评选为芜湖市2011年度新闻人物。其主要做法是:
(一)突出服务群众,规范设置“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伍。各级街道社区党组织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分类细化适合社区开展的服务项目,并根据社区党员志愿者的特长与意愿,进一步确定服务对象,找准党员的服务能力与社区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匹配线,主要设置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爱心帮扶、环境督查、治安维稳和文化建设等6大类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通过印制“一米阳光”便民服务卡、分包“一米阳光责任田”、设立“一拨就灵志愿服务”电话、建立“爱心储蓄银行”等多种方式,建立健全常态化的服务机制。如,镜湖街道党工委积极推广以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一名青年志愿者、一名社区儿童与一名空巢老人构建“一米阳光”爱心家庭新模式。裕溪口街道党工委80多名“一米阳光”党员志愿者在主要居民区、主干道两侧醒目地张贴了“为民服务牌”,公开了党员的姓名及联系方式,方便群众随时求助。四褐山街道党工委打造了残疾人心理咨询服务“心灵绿洲”、脑瘫儿康复训练中心等“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基地。
(二)分级落实责任,建立健全“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制度。市、县区委组织部门负责对“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的组织领导,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公益事业、围绕服务方便群众、围绕急难险重任务,有计划、有步骤、有目标地推进这项工程;街道党(工)委负责建立健全党员志愿者信息库,加强对党员志愿者的日常管理和考核;社区党组织具体负责党员志愿者登记、注册,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实施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统一建立了“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注册登记制度,以及教育培训、情况通报、群众评价、表彰激励等配套制度。去年,芜湖市把参与“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作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公开承诺的基本内容,作为各类民主评议、评选表彰的重要依据。今年,芜湖市又启动了十佳“一米阳光”志愿服务队、十佳“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基地、十佳“一米阳光”社区志愿者等系列推荐评选表彰活动,将这项工程不断引向深入。
(三)坚持共建共享,丰富完善“一米阳光”志愿服务体系。依托街道、社区两级党建协调委员会,以“一米阳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先导,协同各类组织,整合各方资源,形成社会管理合力。市、区两级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全部确定了共建社区,普遍派出在职党员参加“一米阳光”社区志愿活动,把 “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服务联抓、环境联创、文化联谊”的共建目标落到实处。通过《芜湖日报》、芜湖广播电视台等市级主流媒体和芜湖先锋网、芜湖文明网等网站,加强对“一米阳光”社区志愿工程的宣传,吸引、鼓励市属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公共医疗卫生单位的各类在岗职工、社区热心群众和民营企业、新社会组织中的从业人员报名参与,共同为改善社区服务、提升城市文明、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如,赭山街道党工委整合辖区内公安、园林、市容、卫生、供电、供水等共建单位资源,组建了15支483人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弋矶山街道党工委辖区内38家特约加盟服务商户,采取发放代金券、爱心服务卡等方式,将服务对象覆盖到辖区内的空巢老人、低保户、残疾人、优抚对象等各类群体。北京路街道文化路社区党委组织辖区内的市民政局、镜湖区法院、芜湖一中和多家金融单位的志愿者,成立“一米阳光”市容管理督查队,实施“保兴垾公园清洁护绿计划”,使这处芜湖市区的标志性景观始终保持着水清岸绿的靓丽容颜。
(四)激发社会活力,深化拓展“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内涵。充分发挥“一米阳光”社区志愿者熟悉基层社会、联系群众密切的优势,通过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开展专项调研等方式,听取情况反映和意见建议,引导、鼓励他们在当好便民服务员的基础上,进一步当好民意调查员,将影响和谐稳定的苗头性问题“带上来”;当好政策宣传员,将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和各部门的惠民信息“传下去”;当好矛盾调解员,将矛盾纠纷发现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如,依靠“一米阳光”治安巡逻志愿者提供的信息,中山南路街道党工委迅速发现并清除了居民区里的传销窝点、新时代商业街上的“黑酒吧”。南瑞社区党委依靠社区党员志愿者,广泛收集3000多户居民意见,妥善处理了社区中心景观大道小吃摊点取缔、社区草坪改扩建停车场等棘手问题。四褐山街道党工委组织社区党员志愿者,成立旧城改造项目宣传服务队,牵头向社区群众发出“支持四褐山旧城改造建设的倡议书”,及时向党组织反映3125户拆迁群众的愿望要求,为平稳完成3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任务贡献了力量。
四、成效
两年多来,芜湖市通过实施“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办成了一批顺民意、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实事,密切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充分发挥了街道社区党组织在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促进了城市基层社会的安定和谐。
(一)架起了党群“连心桥”,提升了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增强了亲民爱民意识,改进了群众工作方法,提升了服务群众能力,使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就业和保障等服务功能得到强化,社区的安全感和居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二)激活了城市基层的组织“细胞”,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没有职务有任务,没有报酬有爱心”。“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为社区党员提供了老有所为、奉献余热的舞台,为在职党员提供了进社区、亮身份、作表率的载体,为机关事业单位与街道社区党组织提供了结对共建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社区党员群众创先争优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基层党建区域化进程,彰显了党的建设在社区建设中的“龙头”作用。
(三)把握了和谐稳定的“晴雨表”,拓展了社会管理新路径。通过“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减轻了社区居委会工作负担,培育了社区居民自治意识,畅通了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壮大了城市管理的工作力量,实现了社会管理与服务、协调的有机统一,使党委、政府的管理有效渗透到城市基层社会的“末梢”,为社会和谐发挥了“减压阀”、“润滑剂”的重要作用,创造了一条具有芜湖特色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新路径。
五、思考与启示
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项目,“一米阳光”党员志愿服务工程给予我们多层次的启迪。
(一)只有找准结合点、务求实效性,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才能扎根群众、创造精彩。志愿服务不是芜湖首创,“一米阳光”也不是芜湖独创,但将“一米阳光”的理念与志愿服务的内容组合重铸,却是芜湖创造的宝贵经验。在价值理念上,“一米阳光”所包含的奉献、友爱、互助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求,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度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获得了最广泛的社会认同。在工作内容上,“一米阳光”强调与中心工作有机结合,对群众需求积极呼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使这项工程获得了持久的生命力。在活动载体上,“一米阳光”借助了志愿服务活动易于参与、成果便于群众直接感受等特点,以富有时代气息的话语系统,增添了对普通群众,特别是青年群体的吸引力。
(二)只有各级党委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夯实基础,取得成效。“一米阳光”社区党员志愿服务工程并不是一次偶然的成功,而是建立在街道社区党建“连心工程”的坚实基础上。市委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并且将参与社区共建情况纳入了对县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综合考核。着力强化党在城市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市、区两级不断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全部纳入区级财政预算,中心城区的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不低于10万元每年。市委组织部对社区党员上交党费实行全额返还,并按照每名社区党员50元的标准建立了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经费,还先后建成79个高标准的社区党员服务中心,为街道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践证明,只有各级党委始终将基层党建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职责,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规模宏大、组织严密、覆盖广阔的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我们党最重要的组织资源和执政资源。
(三)只有做到社会协同、居民参与,基层社会管理才能形成合力、提升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基层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增多,街道社区党组织促进城市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日益繁重。寻找和创造党对城市基层社会实现有效组织、动员和整合的载体,已经成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通过实施“一米阳光”志愿服务工程,街道社区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社区“两委”和社区专职工作者中的党员发挥骨干作用,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构建了居民自治组织、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多方良性互动平台,提供了一条极具现实性的社会管理创新路径。
“一米阳光”温暖芜湖市社区
评论
2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