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设辖区航道 服务镇江两个率先


 
科学建设辖区航道 服务镇江两个率先
苏南运河镇江段航道整治工程指挥部 李东晨【212003】
 
镇江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的西南部,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的交汇处。镇江的水运十分发达,水运交通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数有“九省通衢”、“漕运咽喉”之称。
长江在市区北部东流入海,沿江东下可达上海;西上可抵皖、赣、鄂、川等省;经京杭运河南行可抵上海、浙江,连接太湖、钱塘水系;北上可达苏北及山东等省、市,沟通江、淮、黄、海四大水系,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水陆枢纽和物资集散中心。京杭运河自西北向东南斜贯镇江,在境内有42.6公里。常年有苏、鲁、皖、沪、浙、赣、湘、鄂、川等13个省、市的船舶在镇江段运河上航运,年货运量已达1亿多吨,相当于4倍沪宁铁路单线货运量和6条沪宁高速公路的货运量,是京杭运河上运量最大、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它作为江苏省的经济发展轴,在区域经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镇江内河航运的发展促进了沿河工业走廊的形成
水运以其运量大、成本低以及铁、公、水联运成网的优势,保证了外向型企业的原材料供应、产成品的运输及企业生产用水,因而外商纷纷看好沿河工业走廊,投资兴办企业。
看好运河资源,从福建来镇江投资的江苏鸿泰钢铁有限公司坐落于镇江京口区谏壁镇,公司现有固定资产3.8 亿元,公司拥有两座30T电弧炉,一座40TLF精炼炉,一套三机三流R6连铸机,三条直径520半连续轧机生产线、一条直径400轧机生产线等专业设备,具有年产钢60万吨、轧材100万吨的生产能力。是一个具有冶炼、连铸轧材等综合性生产能力的中型钢铁企业。2004年投产后公司完成销售13亿元,上交税金2300万元;2005年公司完成销售15亿元,上交税金3000万元;2007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9.07亿元、利税8800余万元,并跃居江苏省私营企业国税纳税排行榜第10名;2011年公司销售30.5亿元,创利税8364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位于运河边的丹阳市更是因势利导,借助“黄金水道”优势,把意杨产业确定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木业已经成为丹阳市新兴的特色支柱产业。
德国柯诺集团是全球最大的木业加工集团,主要生产强化地板、高密度纤维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三聚氢胺贴面板等,其中木纤维板、强化复合木地板的生产能力居世界第一的位置,产品畅销世界105个国家和地区。据了解,该公司每年需要20万吨的从江西、湖北、湖南、安徽采购的枝桠原材料主要依靠京杭运河这条黄金水道运输。由于原材料运输价格低,目前生产不断得到发展,已由建厂时年产复合强化木地板400万平方米的产能,扩大到现在的2000万平方米,2011年实现销售4亿多元。
得益于“黄金水道”运河的不止丹阳柯诺公司一家。历史上曾三迁厂址,最终因看好运河运输优势而将工厂迁建在运河边的丹阳开发区内的国内最大铝箔生产厂家江苏大亚集团,该公司每年60万吨原材料都依赖苏南运河运输,仅此项每年节约运输费用3900万元。2009年实现销售6亿多元,创利税1亿元。2011年,该公司在九曲河沿线征地600亩,建造一条21万立方米的薄板生产线,同时建设一条600米的码头岸线,设吊机泊位12个,日吞吐量为5000吨。现在该公司已经形成生产1200万平方米地板地能力,销售达12亿元,创利税近2亿元。由于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始终名列同行业前茅,国家有关部门对丹阳木业产业化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大亚木业集团也成为全省林业系统唯一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二.苏南运河在镇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水运的支撑作用
苏南运河是我国唯一的一条南北走向水运主通道,从古至今都发挥着不可估量作用,其地位和作用无可替代。水运具有占地少、拆迁少、投入少等优势,同时可以更加充分发挥水运能耗小、运能大、运距长、成本低的特点,是沿河企业首选的运输方式,因此,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在运输中就发挥出黄金的效应,给沿河企业送来了“黄金”。
丹阳市是苏南运河上一个中心港口城市,该市借助“黄金水道”的优势,使各类企业迅速发展,形成了以纺织、丝绸、服装、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塑料、皮革等十多个行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全市有年销售超5000万元、利润过500万元、创汇达500万美元的企业40家,销售亿元以上的企业18家。
镇江段运河沿线13个乡(镇、场、区)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已由运河整治前1989年的13.92亿元,发展到整治后目前的140.00多亿元,增长了10倍。据统计,镇江市国内生产总值在运河整治前的1989年为58.93亿元;整治后的1998年为390.55亿元; 2005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3.5亿元,比上年增长幅度15%。2006年镇江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25.3亿元,增长15.2%,突破千亿元大关;200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21亿元,同比增长13.6%,2011年镇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0.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3%。
可以说,苏南运河在镇江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支撑作用。
三.苏南运河为沿河农业生产、抗击自然灾害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苏南运河在区域农业生产的作用中是决定性的。运河沿线的丹徒、丹阳及苏南腹地的农业灌溉用水都依赖运河引水灌溉,苏南运河是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统一体。试想,如果没有苏南运河,这个区域的农业会受到致命的影响。而正是有了运河的整治,才有了运河的可持续发展。镇江段拓宽浚深后,扩大增加了过水断面,提高了镇江段沿岸近百座水利电灌站和水闸的引排水能力。
丹阳市吕城镇位于运河沿岸,整治前由于运河多年失修,航道淤浅,河面狭窄,断面流量满足不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特别是在旱涝灾害面前更显得无力抵抗。1990年夏播,全镇2.47万亩水稻有3000亩因灌溉水源不足而延误了农时,其中1000多亩农田因灌溉缺水造成粮食减产。1991年6月,特大洪灾侵袭江南大地,运河洪水暴涨,水位高达7米以上,出现了严重的倒灌现象,致使8132亩水稻受淹,3230亩水稻遭灭顶之灾,当年农业经济损失220万元。苏南运河吕城段整治后提高了排洪抗旱能力,农作物丰收有了保障,每年增加980吨,增收196万元;农水站一年节约水电费18万元。
据镇江市水利部门经过对近几年引水量资料的分析,在同等条件下,镇江段运河整治后,其引水能力比原来增加了20%左右,平均每年要增加引水量2000--3000万立方米,若遇干旱年份,将增加引水量5000万立方米以上,这对缓解湖西地区旱情将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若遇湖西地区洪水,谏壁节制闸的排洪能力也将提高20%左右,加大了排洪入江能力,减轻洪水造成的损失。
在抗击特大雪灾自然灾害时发挥的作用更加突出。如2008年1月中旬开始的历史上罕见的冰雪灾害,在短时间内席卷了我国中东部以及南方大部分地区,湖南、湖北、贵州、安徽等14省区受灾严重。这次冰雪灾害致使南方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公路、铁路、航空遭受重大影响。铁路梗阻,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交通阻断,部分民航机场关闭,车辆和人员滞留现象严重,苏、锡、常,上海、浙江的电厂用煤告急。而苏南运河的畅通发挥了运输煤炭不受冰雪灾害天气的影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运输作用,缓解了上海和长三角区域电厂的燃“煤”之急。
然而近年来,有些人缺乏对水运的科学认识,对水运不了解,甚至因此很多人把水运看作落后、淘汰的运输方式。当冰雪灾害天气的忽然来袭,这些习以为常的交通运输方式无法正常运作、甚至一度瘫痪时,人们才认识到水运的好处,想起水运的优势。
四.苏南运河水运主通道支撑了长三角的经济发展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一地区(江浙沪)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2.2%,人口占全国的1/10,但创造了全国近1/4的国内生产总值、1/3以上的外贸进出口总额,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人流、物流也最大,是交通运输量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目前90%以上的能源、原材料由区外调进。外向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加工制造业在该地区高度集聚,对外贸易发达,外贸依存度高达67%。
在长江三角洲,水运承担了90%以上的能源和外贸物资运输,水路交通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居主导地位,在城际货运、与周边省区的物资往来中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水运交通已经成为区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沿河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苏、锡、常及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需要大量的煤炭、建筑材料来进行支撑;上海、浙江等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和大部分的煤炭、石油、大型构件物,90%以上的都依赖水上运输来完成,苏南运河的货运量年均增长近20%,船舶通过量越来越大。加上苏南运河镇江段是通往上海、浙江,连接长三角干线航道网丹金溧漕河、芜申运河等水运通道,航运十分繁忙,各种大宗的建筑材料、生产原料、化工产品、包括运往苏锡常、浙江火力发电厂的煤炭都要通过运河运输,可谓是过往船舶川流不息。其中从山东、徐州运来的煤炭,走运河比走陆路每吨运费便宜20多元,是厂家节约成本的最佳途径。
同时,我们还看到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运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设和维护便捷、安全,高效的现代化水陆运输体系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前提条件,也是长三角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可以这么说,没有水运的现代化,不可能有长三角经济的现代化,水运在镇江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无可替代。因此,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五.加快辖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为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2006年11月3日,江苏省召开了加快水运发展工作会议,时任副省长仇和说:充分利用水运的特色优势。水路运价是五种运输方式中最低的,其运输成本分别相当于铁路和公路的二分之一与五分之一左右,要挖掘江苏水运大省的潜在优势。
时任省委书记李源潮在进一步理清交通发展的目标和重点时也强调:“加速提高干线航道等级,加强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航道大省’建成‘航道强省’”;省委书记梁保华就“加快水运发展工作”作出批示:“要利用江苏发展水运的条件,把发展水运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高起点规划水运发展,高水平地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运体系。”
在2008年全国人大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参加江苏团的会议,在接见我处全国人大代表王龙芳时,第一句话就问雪灾情况,在听到王龙芳代表汇报说水运畅通为抢灾救灾发挥主渠道作用时,连连说水运好,夸奖水运发挥积极作用。由此可见,在冰雪灾害天气面前,水运有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优势。
为科学合理用好水运资源,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镇江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依照《长三角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的部署,积极推进长江、京杭运河为核心、三级以上航道为主体、四级航道为补充的“二纵四横”的高等级航道网建设,全面开展京杭运河扩容工程和苏南干线航道网整治工程。同时,根据《镇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高航运整体通过能力,对辖区内河航道网进行提升改造,把辖区内的苏南运河、丹金溧漕河的等级由4级、6级,提升到3级航道标准,进一步完善区域综合水路运输,特别是与铁路、高速公路、管道与各主要港口的有效衔接,构建以长江、运河航运为主干的高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合理规划全市航道、港口的布局,进一步发挥镇江水运优势。
应该说,国家对我们镇江的水运发展是高度的重视,我们欣喜的看到这2年,国家发改委、交通部、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视察京杭运河镇江段,这么多的高官莅临镇江,考察运河整治建设情况,说明国家对江苏水运发展的支持和对整治苏南运河的高度重视。
六.全面推进苏南运河“四改三”工程建设
为使运河得到可持续发展,我市从2007年起,按照先后顺序,对苏南运河实施提升等级的改造工程。
一是苏南运河陵口先导段航道整治工程(SNZJ-1标、SNZJ-2标、SNZJ-3标)。由江苏镇江天舜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常州航务工程有限公司、江苏捷达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中标承建。该工程于2007年6月1日开工,2008年11月20日全面完工,工程共投资1.3亿元,主要完成水下土方102万方,一级重立式驳岸8563延米,地下连续墙363延米,二级生态挡墙2.59万平方米,累计拆除房屋8086平方米,设置农用电灌站和泵站9座。2008年12月25日通过省交通运输厅航道局组织的交工验收并交付试运行;2009年由丹阳市人民政府与省交通厅航道局共同投资751.5万元又对陵口先导段航道进行了绿化。
二是辛丰镇~沪宁铁路桥段(SNZJ-4标、SNZJ-5标)。由江苏镇江天舜交通工程有限公司、江苏省水利建设总公司承建。2009年6月1日,辛丰镇~沪宁铁路桥段4.134公里(9k+181~13k+315)开工,工程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2011年7月12日交工,通过验收。
三是陵口镇~吕城西战备河段(SNZJ-6标、SNZJ-7标、 SNZJ-8标)。由常州航务工程有限公司、镇江天舜交通工程有限公司、苏州大通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2009年10月1日陵口镇~吕城西战备河段6.39公里(32k+916~39k+306)开工,工程建设总投资2亿元;2011年7月12日交工,通过验收。
四是九曲河口~缪马村段(SNZJ-9标、SNZJ-10标)。九曲河口~缪马村段长3.156公里,已于2010年7月开工,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由南京市港航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市航务工程有限公司2家单位施工,目前主体工程已接近尾声,工程的工期计划从2011年7月1日到2012年12月31日结束。
五是镇大公路桥~辛丰镇段(SNZJ-11标)。全长4.089公里,由江苏镇江天舜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中标承建,总投资约11271万元。工程的工期计划从2011年5月开始,到2012年12月竣工,目前主体工程也已接近尾声。
其余的河段和桥梁也将陆续开工建设,计划在2014年完成全部整治任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交通运输厅、镇江市委、市政府和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航道实施的建设,届时镇江辖区水路将更畅通,必然为镇江经济建设和长三角地区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镇江市航道管理处 (高级政工师)
    址:镇江市梦溪路98号
    编:2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