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今年上半年对市经信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原道县县委副书记周新辉出任永州市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以来,对工作思路、工作理念等进行了调整,并在对衡阳等周边三市考察后提出了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受到了广泛好评。
永州市经信委新班子认为, 要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打造现代工业城市”的宏伟目标,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生命力,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菜单,把园区建设作为第一平台,牢固树立“思路是灵魂、产业是生命、项目是核心、园区是载体、环境是保障”的发展理念,坚持“首在认识、先在产业、重在园区、实在项目、活在招商、优在环境、本在队伍”的发展思路,在全市上下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经信主抓、园区配合、部门参与、企业为主、社会支持”的良好工作格局,实施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缩小与兄弟市的差距,推动工业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
永发〔2012〕17号
中共永州市委
永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实施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
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
(2012年8月27日)
为加快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市委、市政府决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富民强市第一推动力,实施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工作目标
(一)工业总量倍增。到2015年,全市工业在2011年的基础上实现倍增。即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年均增长16.1%,实现增加值650亿元,年均增长20.4%;其中规模工业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年均增长20.2%,实现增加值560亿元,年均增长21.0%。
(二)工业实缴税金倍增。到2015年,工业实缴税金由2011年的25.8亿元增加到50亿元。
(三)规模企业户数倍增。到2015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户数由2011年末的666户增加到1300户。
(四)工业投资倍增。2012年—2015年,工业累计完成投资1690亿元,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800亿元。
(五)园区建设投入倍增。2012年-2015年,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745亿元,园区储备土地达5万亩;到2015年,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160平方公里,新增标准厂房面积达1000万平方米。
(六)信息产业占GDP比重倍增。到2015年,全市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1年的2.4%提高到5%。
二、突出工作重点
(一)实施“百亿产业”工程。2012年-2015年,着力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文化创意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轻纺、建材、民爆化工等五大传统产业。到2015年,十一大产业产值均超百亿。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力争2015年产值均突破300亿元。
(二)实施“十百亿企业”工程。2012年-2015年,全市培育发展10家上市企业,年产值过亿元企业达到300家,其中过10亿元企业20家,过20亿元企业10家,过50亿元企业5家,过100亿元企业3家。
(三)实施“三百项目”工程。2012年-2015年,每年新开工、竣工投产、开发储备固定资产投资过1000万元项目各100个以上。期间引进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100个、10亿元以上项目5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0个。重点抓好神华火电、“永州港”、零烟技改、长丰汽车扩能改造、达福鑫电子、凤凰园富士康配套、零陵百亿锰产业、祁阳科力尔电机、东安光伏、道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江华稀土、宁远福嘉有色、蓝山毛织业提升改造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实施“千百亿园区”工程。2012年-2015年,北边整合冷水滩、零陵、东安、祁阳、双牌等五县区工业园区,进入凤凰园经济开发区, 2015年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建成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技工贸收入突破千亿元;南边整合江华瑶族自治县、江永县、蓝宁道新加工贸易区,2015年建成国家级出口加工贸易区,技工贸收入突破千亿元。冷水滩、零陵、祁阳、道县、东安、江华、宁远、蓝山等县区工业园建成超百亿园区,双牌、江永、新田等县区工业园向百亿园区迈进。道县、新田、双牌、江永等县区工业园建成省级工业园区。
(五)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2012年-2015年,力争4年内孵化培育2000家小微型企业;每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0家以上。
(六)实施“两化融合”工程。2012年-2015年,力争1至2家工业园区进入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园区;建设并完善永州市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平台;1000家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完成80%的购销业务;2000家企业纳入“登高计划”。
四、强化工作措施
(一)坚持规划引领。由市经信委牵头,邀请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合作,精心研究,完善“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重点编制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专项规划。
(二)突出产业招商。围绕矿产品、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和现有骨干企业产品优势,开发包装一批项目,形成招商目录,制作项目招商宣传片,及时向外推介发布,千方百计引进与其上下游产品相关联的配套企业和项目,延伸产业链条。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发挥客商信息、人脉优势,推动以商招商,引进与其相关联的企业和项目。建立市、县区领导工业招商责任制,市“四大家”领导班子每家每年负责引进投资过1亿元的项目两个以上;县区“四大家”领导班子每家每年负责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两个以上;市直经济部门主要负责人每年负责引进投资过3000万元的项目一个以上;市、县区招商部门和园区主要负责人每年负责引进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五个以上。
(三)推进项目建设。一是加强项目库建设。瞄准国家、省政策重点支持的投资方向,把握资源要素跨区域流动和国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找准切入点和结合点,着力在政策中挖掘项目、围绕支柱产业延伸项目、从优势资源中派生项目、从民生需求中转换项目,认真挖掘具有可行性的重点项目,并按照分区域、分产业、分类型、分投资额等开发项目库软件,以利于我市工业项目的开发和包装,推动项目开工投产。要及时跟进已签约项目,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促成项目尽快开工建设。突出抓好在建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促进项目加快进度,尽快竣工投产,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支撑。二是落实领导推进项目责任制。完善市、县区级领导联系重点工业项目制度,并制订严格的考核办法。市级领导要重点联系中心城区的工业项目,做到领导力量、项目资金、优惠政策等向中心城区工业项目倾斜。
(四)加快园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牢固树立工业园区是“产业的聚集区、开放的先行区、创新的试验区、城市的新城区”的理念,进一步明确园区功能定位,突出一园一特色,错位发展,每个园区确定1至2个主导产业。二是加大投入。按照工业园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引导工业项目和企业向园区集中,通过招商引资、吸纳民间资本、财政投入等手段,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完善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标准厂房,大力推行“政府推动、系统开发、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资机制,鼓励个人或法人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等形式建设标准厂房。强化综合配套服务,全面推进园区内部及周边地区的商务区、生活区、休闲区建设,加强园区社区建设和管理,形成园区二三产业互融共促、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强化管理。市推新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园区发展战略和重大事项,协调解决园区建设重大问题,制定园区发展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理顺园区的管理体制。四是严格考核。除严格按照《永州市新型工业化考核奖励办法》对园区进行考核外,从2012年起,园区新增规模工业总产值50亿元的,按有关规定程序增配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园区新增规模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按有关规定程序增配一名县区委常委。
(五)强化要素保障。一是抓好政策落实。用好、用足、用活中央、省相关政策,加大《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十条意见》(永政发〔2012〕9号)、《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十项措施》(永政发〔2012〕10号)、《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永政发〔2012〕15号)等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大财税和信贷支持。市本级除逐年按比例增加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外,设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并列入财政预算。各县区要比照市里设立各项专项资金,严格执行招商引资、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工业信贷投入;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企业上市且募集资金80%以上投资于本市的,受益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扶持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做强做大,扩充资本金,增强担保和抗风险能力。三是加大生产要素支持。要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工业项目用地。年度新增用地计划重点支持工业项目建设,每个工业园区可安排一定数量的储备用地。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蓝宁道新加工贸易走廊用地可以采取项目打捆方式,“先征后转”,依法报批。省级工业园区征收耕地不能在所在县区占补平衡的,可按规定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异地占补平衡。要确保企业用工。大力推广蓝山等县区建立的“9+3”职教办学模式,实行企业与学校订单培训,政府买单,并对重点企业给予适当招工补贴。积极引导企业提高薪酬待遇、改善生活环境,增强对员工的吸引力。要切实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保障。
(六)提供人才支撑。鼓励工业企业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对引进享受国家津贴的专家、博士、具有教授级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传统产业核心技术人员,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人员,由受益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用人企业适当补贴。
(七)搞好信息服务。一是完备升级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引导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二是指导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技能,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三是统筹城乡信息化建设,提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四是抓好《湖南省信息化条例》宣传贯彻,制订实施细则并加以落实;拟定“数字永州”建设方案,多方面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进程。
(八)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实行市县区领导帮扶工业企业(项目)制度。认真落实永州市工业企业(项目)“四年帮扶行动”实施细则,扎扎实实开展好工业帮扶活动,做到领导帮扶驻企业、服务帮扶优环境、政策帮扶添活力、帮扶企业(项目)见成效。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凡国家和省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凡设有上下限收费标准的,一律按下限收取;园区内地方行政事业性实行零收费制度。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市本级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统一到市政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审批制度。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属市级审批的,代报代批,即报即批;需上报的,争取在法定三分之一时限办结;对重特大项目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市级审批权限尽可能下放到各县区。四是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依法打击企业生产经营、重点工业项目建设领域中的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揽工程的“三强”行为以及串标围标、欺行霸市等。
(九)完善考核机制。一是加大考核力度。将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分解到县区,并纳入全市绩效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和新型工业化考核体系,加大考核权重,强化激励导向。二是鼓励工业招商引资。对引进工业项目的引资单位和个人的奖励,严格按照《永州市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和《永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实施意见》(永政发〔2012〕15号)文件执行。三是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对2012年-2015年工业产值(以2011年末统计数据为基数)登上10亿元、20亿元、50亿元、100亿元新台阶且税收保持一定增长的企业,由市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彰,受益财政分别予以奖励2万元、4万元、10万元、20万元(上一个档次奖励一次,退档再上不予奖励)。四是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按照《永州市关于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若干意见》鼓励企业自主创新。
(十)加强组织领导。一是明确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实施“四年倍增”计划摆在首要位置,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经信主抓、园区配合、部门参与、企业为主、社会支持”的工作格局。各县区和凤凰园经济开发区为实施工业发展“四年倍增” 计划的责任主体。市直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其职能履行职责。市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的实施和指导,对计划推进中的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研究决策,市推新办负责对“四年倍增”计划协调、考核等日常工作。二是加强督查督办。市、县区推新领导小组、“两办”督查室要对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实施市县区“四年倍增” 计划联动机制。各县区要制订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工业发展“四年倍增”计划实施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制定实施细则,有效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切实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工作合力。
(此件发至县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