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的一篇文章,现在看来长期有效...
小米手机的迅速走红引发了人们密切的关注,除了承载着创始人雷军的无限期望,这款手机自身那强大的性价比优势也着实的令人着迷。号称是世界上最快的手机,具有双核1.5GHz的CPU,1G内存、4GROM和夏普4寸屏幕,并宣称其搭载的Scorpion双核引擎比其它单核1GHz处理器手机的性能提升了200%,和双核智能手机相比也提升了25%,经过系统优化后更能提高30%的性能。这样配置的一款手机你猜多少钱:1999元。一边是用户的期待,另一边则是手机到手后出现的漏光、重启、发热等一系列产品质量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售后服务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开始理性思考有关小米手机的一些关键话题。
硬件之光早已黯淡,专利布局层层设卡
一款手机,核心硬件配置高无可厚非,正如与买电脑一样,为什么有些品牌机与兼容机拥有同样的CPU、内存等硬件,可性能还是不如兼容机呢,其道理是一样的,这里我们要看整机的优化。硬件虽好,确实不值得有何炫耀的。随着社会化网络的发展,硬件成为手机称霸条件的时代早已经过去,各大手机生产厂商都开始布局自己的软实力,未来的手机是内容为王的时代。硬件的差距是很容易效仿的。诺基亚其实就是败在了手机硬的一面,忽视软实力的建设使它在新一轮手机争霸中败下阵来。目前国内像腾讯、百度、阿里巴巴以及网易等巨头都在打造着自己的品牌手机,竞争的激励程度可想而知。并且,根据业内人士拆机后研究发现,每台小米手机的硬件成本加上税收应该在1300元左右浮动,其中还不包括运营、研发、推广的费用,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来小米手机的其实利润并不高。未来智能手机在硬件方面是否能够降低成本还取决于长期研发手机中产生的专利,联想智能手机之所以如此被动,就是因为其在研发上投入谨慎,无法与像三星这样拥有大量技术和关键部件生产能力的厂商竞争。而在专利上,现在各大厂商都在纷纷“告状”,用专利布局阻挡外来入侵者并授权其他厂商付费试用,据传国内手机商魅族因遭遇诉讼,甚至一度关闭M8生产线。魅族已经拥有多项专利,尚且如此,而“零专利”的小米手机又如何与其他竞争者比拼。
初涉手机,管控能力有待提高
随着手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技术要求变高的同时,生产管控的能力也要进一步的加强,因为手机生产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小米手机在生产工程试用机时,使用的是来自韩国三星的芯片,但是量产时使用的却是来自台湾三星的芯片,同样的三星芯片,来自台湾工厂的芯片会出现虚焊,导致手机无法使用。这是手机量产之前都无法预料到的问题,于是工厂又多花了两三个星期的时间来调整焊接的方法。再比如为了手机后盖的方便盖上和取下,小米手机机身和后盖之间的四个扣子设计成出一定的斜面。想法固然很好,但是这对模具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如果稍有偏差,就会出现手机后盖扣不紧的情况。果不其然,一些小米手机的早期用户发现了这个问题,雷军也承认了这个问题的存在。经过实验雷军发现代工厂商始终难以达到小米公司的精度要求,最后不得不决定重新制作模具,去掉斜面的设计,以确保手机后盖能够扣紧。尽管小米手机在上游有很多的合作伙伴,但是小米手机的经验不足将使得它在上游成本压缩中有心无力,产能的稳定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挑战。
软件与平台,有些言之过早
雷军曾表示,小米手机主要是依靠电子商务、云服务、刷机等服务赢得战争。但是小米的服务是否真能跟上,当刚刚开放预订的时候,其网站的服务器就开始爆掉。提到小米手机,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米聊”,米聊和腾讯微信的竞争之中明显的处于劣势,如何定位产品也就成了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况且腾讯在手机终端上有良好的设计以及用户反馈,QQ通讯录、QQ管家等等安装量巨大的软件都会对手机终端软件的发展形成巨大的挑战,小米手机与其它安卓手机一样,诸多应用前途未卜。小米手机的生态链打造也是一个长路漫漫的问题,诺基亚和摩托诺拉这两个昔日的手机巨头,此前都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平台没有搭建起来因此日渐衰败,后来它们分别与微软及谷歌联盟,困境才有所缓解。而另一个手机厂商RIM,现在仍然深陷泥沼之中。我们都知道,未来智能手机的竞争,实际上是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对抗,由谷歌开发的安卓系统、苹果公司开发的IOS系统以及微软和诺基亚合作开发windows phone系统将对其他手机厂商试图构建生态系统形成巨大的进入壁垒,因此,小米手机想要自建生态系统更是难上加难。
渠道建设,盈利能力必将遭受挑战
由于小米手机是靠网络销售渠道,全国并没有小米的销售店面,更没有维修点,所以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必须采取返厂维修。而这种维修方式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则是周期较长,而在如今这种全天24小时智能手机不能离身的时代,维修周期长可以说是一个较为致命的缺陷。随着销量的增加,小米对售后问题逐步关注,客服团队人数不断增加,以前小米手机不需要进入传统手机卖场或者铺货渠道。而现在,根据小米科技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开信表示,2012年第一季度小米之家扩建到30个,以方便用户体验或是咨询,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同时将加速签约授权维修,预计将扩展至25个省份超过100个城市。在客服团队方面,目前已经由50人增加至150人,并将在2013年第一季度扩展为300人,并将进一步扩大送货地域以及提升送货速度。仅仅通过网络预订的成本节约模式逐步瓦解,这些举措的实施必然对成本控制方面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前所述,在网络预订及线下服务较少的时候盈利尚且甚微,到时候是否能够盈利还真的很难讲的清楚。
定位之惑,未来如何再定位
雷军曾说,小米手机的核心是MIUI,希望它是一个发烧友品牌,所以其品牌分为两层,小米手机是个大众品牌,MIUI是个发烧品牌。小米手机的定位初衷就是手机发烧友,一方面小米手机通过MIUI系统吸引他们购买手机,刷机就像给自己的电脑换系统一样,图一个新鲜,有些则是为了追求如美观、省电、稳定等等,但是现在小米手机中的MIUI系统已经内置并强化了许多功能,这不免与它开始的初衷有些相悖,因为这样的结果就是用户不刷机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而且,发烧友在手机人群当中也是一个很小的数目。当然,在一些发烧友口碑的影响下,他们身边的人也开始关注起这款手机,但是根据笔者的研究发现,这些非极客人士看重小米并且愿意购买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其性价比。长此以往小米手机也将陷入一个靠价格导向之中,不能否认雷军的如意算盘,先将手机销量增大,当用户数量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此时便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可以通过其他核心产品盈利,但是小米的风险正是它现在除了性价比的硬实力,在软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为时尚早,而且小米手机的副总裁黎万强曾经表示过,短期内小米并不会涉足应用品商店,除非小米手机的出货量达到了百万、千万级别。但是,这么庞大的数字仅仅靠薄利多销的策略就真的能够达到吗,且不说未来智能手机市场的变数重重,就是目前线下的建设也可能消耗掉它那已有的微薄之利。
无论小米手机的命运如何,对于它的粉丝来说,能用较少的钱购置一款如此配置的手机,还是相当不错的。正如团购网站拼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消费者却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实惠。纵观手机市场一个个明星产品,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小米手机真的应该好好想想每一步的脚下路。
“米”途漫漫
评论
编辑推荐
1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