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得更高,望得更远
阳立高,湖南隆回人,长沙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湖南大学经济学博士,湖南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原创性地提出了“开征研发税解决R&D融资市场失灵推进自主创新”的战略思路,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理性行为体假说”的概念与基本内容,开拓性地提出了“实施国家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工程”的战略构想,近三年在《经济学动态》、《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其研究思想与观点得到了业界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一、少年不是梦
我是一个没有读过高中的人,却成了高三学生最喜爱的高考培训老师;我是一个不曾读过正规大学的人,但也成了长沙理工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大学教师。一个出生在全村人都不知道博士、博士后为何物的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乡的大山里的农民的孩子,风雨兼程一路走到今天,心中充满感谢,要感谢贫困让我更勇敢,感谢大山让我更坚强。也曾经是懵懂少年,曾经无忧无虑。小时候除了在大山里攀来爬去,几乎什么都不知道,成绩也特别糟糕,小学时期各科成绩很少及格。直至初一第二学期的期未成绩出来,一张30分的英语试卷被老师带到家里并把母亲气得当场晕倒,从来不打骂小孩的父亲一把拖住我就打,边打边哭边骂:“这就是你父母起早贪黑送你读书的回报,这就是你的出息,你就只配一辈子种田挖地。”我一用力,从父亲的手里挣脱了出来,一口气跑到对面大山的一块草坪上,时而仰望着天空,感觉自己完全就是井底之蛙;时而站起来,眼前出现的是炙热的太阳底下忙碌着搞双抢的农民;突然一场大雨,把我彻头彻尾地洗涮了一遍。那一天,整个山谷里回荡着一家人的呼叫声,我独自一个人卷曲在一棵松树下,没有应声,没有回家,思索着那个千年不变的小山村,那个要不要变的“我”……
拿什么来回报父母的含辛茹苦?怎么才能跳出“农民”?怎么才能有点出息?朦胧中到那位“可恨”又可敬的送试卷到我家的
然而,就在踏入中专校园的第一年,随着视野的扩大,就发现中专文凭已经无法胜任时局的变化和自身事业发展的要求了。随后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在中专毕业之前取得了管理学专科、本科文凭与学士学位。现在回想起来,总的感觉是中专四年过得很扎实,很有进步。那个时候的自学考试要求很严,不把指定教材理解、记熟,几乎是不可能通过的。通过自考专、本科并拿到学士学位,背过的书叠起来至少也有
二、压力变动力
中专毕业之后,被分配到隆回县荷香桥镇中学担任教学工作,并先后担任语文、数学与英语的教学。因为是非师范生,所以感觉教学压力很大。但也恰恰是因为压力,激励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且以自己的勤勉与认真负责赢得了学生与家长的一致好评,所教班级无论是英语还是数学的班总综合得分都名列学区第一。因此,在工作之后不到两年,就担任了校团委书记兼教研组长。但很快就发现,自己一些确实有利于教学与发展的见解及主张难以得到认可与实施。而根本原因在于“人微言轻”。于是,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想到了年少时的理想,想到了曾经的事业,毅然决定考研。然而,作为一个没有读过高中,没有步入过大学的人。看着那比天书还天书的考研英语与数学,确实曾经动摇过。更何况,老实本份,不知道硕士、博士为何物的父母坚决反对我再读研究生。然而,每每想到明显正确的主张被否定,自己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就心如刀绞、辗转难眠。恰恰因为基础差,才更需要努力与进步。思考再三,最终辞掉了校团委书记等所有社会职务,做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攻读硕士与博士的学习计划,其中第一个就是959计划(从计划时的2002年5月起,到2005年元月考研那天还有959天)。我做事的基本原则就是目标导向、周详计划与坚持努力。因此,自己也总结了一个公式:成功=明确的目标+周详的计划+长期的努力。记得第一次看考研词汇,几乎没有几个是认识的,而第一次做考研英语真题,也只得了29分,且其中大多都是瞎蒙的,真正自己做对的没几个。于是,在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把工作之余的空余时间利用起来,先后自学完新概念英语全册、突破考研词汇,并在计划实施一年之后开始运用考研真题、模拟试题等进行模拟与实战训练,而在感觉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于2004年8月孤注一掷,背着家人辞了职,且只身带了5000多元钱来到陌生的长沙城,一心一意准备考研。现在回想起来,都感觉有些后怕,当时是没留任何后路的,反正是铁了心要考研,不管是一年、三年还是五年,只要活着就要把目标实现。在考研前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里,几乎是每两天做一套并分析一套考研英语与政治试卷。就这样,几乎从零开始,在做了40多本400来套英语与政治模拟与真题之后,迎来了2005年元月份的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当然,背水一战的效果也还是比较明显的,当
然而,成功的快乐很快就被时局变化所带来的忧虑所代替。当我考上硕士的时候,硕士的就业已然成为大问题。面对时局的变化,再加之一生的博士梦想,使我毅然在短暂的轻松之后走上了更加艰辛的攻博之路。由于一直梦想着攻读经济学博士,但又自知数学基础差,难以胜任。因此,不得不自学大学数学全套与计量经济学等教程。而当时还是不敢把攻博的想法告诉父母。因为老实本分的父母一直的想法就是,读到研究生就差不多了,毕业工作与结婚生子比什么都重要。在父母及那个祖祖辈辈都没出过大学生的小村落里,研究生已经是很神奇的了,研究生毕业就可以找份好工作,大富大贵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硕士毕业连找份好工作都难。但我自己知道,又是一个别无选择:考博。就这样,在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情况下,只能一边靠家教、上课维持相对于自己收入来说无比巨大的经济支出,一边刻苦攻读数学、英语及经济学博士入学考试各门科目。每次回想到这些,都感觉自己好像是从漫漫长夜里刚刚走出,真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不是在所经历的太多的困难与挫折中已经形成了一种抗压的本能,或者说是耐力与毅力,真的有可能倒下。由于考博也准备得较早,从研一就开始做考博的准备,所以硕士毕业之后就一举考上了湖南大学的经济学博士。读博期间,迫于生计,不得不一边做家教,搞文化培训,一边力争在最短的
现在回想起来,总的感觉是,自己的努力怎么都跟不上时局的变化。为了好就业,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也在一些好杂志上发表了比较多的文章;为了好就业,尽全力在5年时间内跨学科攻读完了硕士与博士,但毕业之际,仍然面临就业问题。后几经波折才来到长沙理工大学工作。说实在的,如果在一个国度,当博士毕业都面临就业难问题的时候,是应该好好考虑我们的教育与就业制度是否存在严重的问题了。
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一位长者、博士生导师,同样从井水都喝不上的穷山沟里走出来的
三、追求无止境
工作之后,最想做的事,就是把理论基础搞扎实一些,把科研工作搞得更深入一些。在攻读硕士与博士学位期间,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来做家教、搞培训以维持生计。但也恰恰是因此而与社会接触得更加紧密,在生活中发现了许多现实问题,也产生了许多的想法。现在很想好好看书,更好地充实理论基础,为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探求方法与对策。为此,也为更一步提升自己的理论与科研水平,也为让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具体、更实用、更有工科背景一些,我选择了在湖南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机械工
现在,每次回忆往事,都要不断鞭策自己。我经常用朱镕基总理的一句话来勉励自己,在自己所选择事业之发展道路上,“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死而后已。”我想,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我都将力排万难、尽心竭力,为了自己心爱的事业而努力奋斗下去,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