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两会,重庆市代表黄奇帆提出构建“西三角经济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的提案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受到来自西三角三方城市重庆、成都、西安网友的热议。作为一名普通网民对于“西三角经济圈”有几点浅显的认知。
一、“西三角经济圈”时机成熟
早在2007年汉中网民发表万字文章,即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构想,得到了各方人士的赞赏和肯定。网民,不仅仅是站在汉中的立场提出此观点,而是以更加高瞻远瞩的目光,放眼广阔的西部。建设 “西三角经济圈”对西安乃至全省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笔者认为目前西三角经济圈的时机已经成熟,在08年的地震后,四川方面和相关部门即启动了宅后重建工作,这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西成高速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让西安与成都,西部这两大重要城市的距离缩短在2小时内。为四川北部与陕西南部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四川北部重镇绵阳、广元经济增速都超过陕南的汉中、安康,但制约两省发展的第一要务是交通,交通发展的瓶颈在灾后的物质运输上的矛盾凸显出来,四川确定了打通北部交通大动脉的规划,才促成了西成高速铁路的立刻上马。
综观以前川陕两省缺少合作的大项目,很大程度上是各自为政,寻求自身突破发展的固有思维,地方保护主义还是很严重。陕西一直在着力打造“关中西安—天水”经济圈,提出建设关中城市经济发展带,一直没见实质性的进展、更没有实际的效果。陕西一直对于南边的安康、汉中无实际的政策扶持,有地域的限制,交通的制约,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保守陈旧。
西安的发展,乃至陕西的发展都应该具有高度的前瞻性。“西三角经济圈”范围广、影响力大。能直接拉动汉中、安康的发展,为陕南实现突破发展提供现实的动力。构建西三角经济圈成都、西安、重庆面临同样的历史机遇,寻求更加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模式,这种“抱成团”,“狞成绳”的发展方案,更具有强大的后劲。
在国际经济大潮滚滚而来的时代,机遇代表着发展,俗话说“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西安应把握这一机遇,与其他城市共同发展,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二、汉中何时能融入关中经济圈
“西三角经济圈”对于陕西经济的影响,汉中、安康首当其冲。作为曾经陕西最具有活力的城市——汉中,在近年来发展日益缓慢。有历史的原因,有自身资源的原因,也有政策的原因。
笔者在汉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大量的四川商品、成都的公司涌入汉中。都说四川人精明,能吃苦,会做生意,在这一点就表现的十分明显。成都距汉中540公里,远高于西安距汉中的250公里。西汉高速的开通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汉中与西安的距离,但没有从根本上拉近心理的距离。2008年秋天,汉中城固的橘子大面积丰收,但大量的蜜橘滞销。而西安市场上所销售的橘子大多是来自湖北、广东的橘子。宁可舍近求远,放着本省优质的蜜橘不进购,反而去外省去采购橘子。路途的遥远、成本的增加,汉中人想不通,为何省会城市西安人怎么就不吃近在家门口,一秦岭之隔的城固蜜橘。是价格的差异,还是质量的差异,这些都不是主要的原因,最关键的是汉中没有融入关中经济圈内。汉中优质的蔬菜、大米、绿色无污染产品,中药材等无公害食物主要还是销往周边县市,没能走进西安的都市生活圈。
迷惑、困顿、或者是寻求解脱,“西三角经济圈”恰恰是汉中在发展中寻求希望所在。不仅仅把目光投向西安,还有成都、重庆。第四增长级,带给汉中的是更多的出路和希望。
西汉高速、西成高铁、十天高速,汉中也逐渐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不管“西三角经济圈”最终能否成行,汉中都要积极地向外部拓展,与外界对接,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汉中致力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这一点的定位在目前缺乏能源工业的前提下,无疑是正确的选择,但如何整合旅游资源,提升品牌知名度,拉动汉中的经济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汉中有许多的旅游资源如果进行重新包装定位,一定能吸引众多的客人。众多的景点是深在闺中无人知,如果合理开发利用将会产生无限的经济价值。汉中旅游资源也要合理开发,循序渐进,才能在保持经济发展发展和旅游经济点上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争取西三角经济圈早日建立的同时,汉中应该尽快融入西安关中经济圈。
三、“西三角经济圈”能成行?
西三角经济圈能不能最终被国家推向发展的前沿,这可能是三地市民普遍关注的。我们不防大胆预测一下 “西三角经济圈”究竟能否成行?
1、 西三角经济圈建立 可行性指数:★★
国家正在加大中西部的投资扶持力度,特别是武汉、成都、重庆更具竞争优势,国家面临一项重大的决策时,会十分谨慎,况且牵扯到多个地区的发展,同时在两会上还有多个提案值得重视。成都、重庆、西安三地的经济增速各有自身优势,没必要画蛇添足地弄出个“西三角经济圈”,所以短时间内,“西三角经济圈”设立的可能性不大。
2、 成渝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各自为政 可行性指数:★★★★
该种可能性比较大,尽管在“西三角经济圈”提出后,西安的有关方面做出了回应,目前各城市在寻求自身发展时,还是顾虑重重。维持目前的各自发展的模式,可能性极大。成渝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各自为政是最稳妥、保险的方案。西安在构建自身的关中—天水经济圈,拉拢周边的县、市,打造关中经济圈,让陕西的关中地区先富裕起来也何尝不是一种好的方案,先富带动共同富裕。而成都、重庆早就有联合发展的经验,有成功合作的基础,并一直在致力于成渝经济带的联合发展。所以,保持各自的发展态势,在发展中寻求突破,稳妥,持续发展,可能是三地的共同选择。
3、 西安的关中经济圈,应辐射的更远
网友多次撰文,对关中经济圈发展提出了多条中肯的观点。同时主张西安主动迎合“西三角经济圈”才是最佳的发展之路。而着力打造的西咸一体化的构想,多年来也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西安提出“西咸一体化”已有多年,但从现在的成果来看,两地同电话区号。其他的,再也找不出西咸一体化的实际效果。西安西郊、咸阳市民对于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
所以站在前远的高度,西安应该与其他大城市加强合作,争取更多的投资、提升地区经济水平,改善民生。西咸一体化不应成为西安夜郎自大,固步自封的笑柄。融合成渝经济圈,积极与国际目标接轨,才能把古典与时尚的西安呈现在世人面前。
新闻背景:
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代表在今年的两会上抛出了“西三角经济圈”的概念,建议国家将重庆经济圈、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和西安的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四增长极。
黄奇帆说,“西三角经济圈”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涉及1.18亿人口,GDP总量约占整个西部的40%,“恳请全国人大督促国家发改委等部委深入论证,并将其纳入国家的‘十二五’规划。” “经济学家们对‘西三角’很感兴趣,正积极论证这件事,拿出了系统的研究意见。”
“西三角经济圈”的未来
评论
1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