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若夫修道,先观其心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若夫修道,先观其心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 诸葛长青

人生前进的路上,关键是管好自己的心,“心”非常重要。
家庭是这样、事业是这样、学习是这样,修行也是这样。
很多学道的修行者,有的修行中有急躁情绪、有烦恼情绪,有的有心猿意马行为,把修行看做是很随便的事情。
也有很多人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非有真心,只是偶尔为之。
由于内心不能平静,导致修行没有成果。反而说修行没用。
于是,太上老君写下了《太上老君说了心经》传布人间,让更多的人能管好自己的“心”。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出自《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
太上老君希望,所有的修行者,要想有飞跃,最关键的就是先学会平静自己的心。
诸葛长青认为,太上老君的“了心经”,内容简短,直指人心,使人们能够迅速领悟其中内涵。是啊,不论你是出家修行还是在家修行,倘若管不好自己的心,那么就很难有成就。正如太上老君所说“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心啊。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说道: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
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老君曰: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
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诸葛长青:福生无量天尊。心为根本。要想精进修行,管好自己的心最为重要。很多人修行失败,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心。如果心猿意马,那么就会越走越偏。太上老君说的非常好,“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太上老君说了心经》
若夫修道,先观其心。心为神主,动静从心;
心动无静,不动了真。心为祸本,心为道宗。
不动不静,无想无存;无心无动,有动从心。
了心真性,了性真心;心无所住,住无所心;
了无执住,无执转真;空无空处,空处了真。
老君曰:
吾从无量劫来,观心得道,乃至虚无。
有何所得?为诸众生,强名得道。
老君曰:
吾观众生,不了其心。徒劳浩劫,虚役其神。
与心无了,永劫沉沦。依吾圣教,逍遥抱真。
更多关于儒家、道家、佛家、放生、素食、施食等文章,请看诸葛长青的新浪博客专辑文章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续放生,有求必应。只要持续放生、施食、念佛号并认真回向,快则三天、慢则三年必有神奇感应。以下是佛学放生基本知识。请初次放生、施食的朋友认真看看,尤其是放生必须回向,具体请看:
1、
改运方法:反思忏悔、止恶行善: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dxua.html
2、如何忏悔:忏悔仪轨忏悔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i.html

4诸葛长青放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9_1.html

5、诸葛长青施食仪轨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0n2fl.html

6诸葛长青施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1_1.html

7、施食提醒:添加奉送咒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h0d.html

8、施食回向地狱:怎样回向地狱众生?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5.html

9、施食轻松者:可召请江河湖海生灵、外星人等: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ja9.html

10、如何念佛:念佛仪轨念佛方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5f6df0102ei5h.html

11、诸葛长青佛家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6_1.html 
12
诸葛长青素食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12_1.html

13、诸葛长青道家文化专辑: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7_1.html     

14、诸葛长青儒家文化: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39807711_5_1.html       

诸葛长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