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积累校园人脉——“大学应该如何念”之四


很多大学生进了大学校园,主观意识却还是没有和以往的中学生活拉开距离,这是值得重视并认真纠正的。尽管都是校园,但大学和中学校园生活的本质却有着许多重大的差别,比如在学习方式及学校管理上,中学生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教学,只要被动式的听话就是好学生;而大学生却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式的学习,必须学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独立的思考才行。在人际交往上,中学生活相对简单,彼此没有利益的瓜葛和羁绊,因为这个阶段不过是求学的中间阶段,大家的目标都是取得好成绩,考上一所好大学;而大学生活的内容与目标则要更加多元,因为大学是结束学生生活、面向社会职场的最后准备阶段,为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积蓄更多的能量,从而为以后的职业成长奠定丰厚的基础,就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挑战。这里所说的能量有两层含义,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练就、社会实践经验的初步积累;还包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处理人际关系的历练,以及积聚进入社会职场所必须借助和依赖的各种人脉资源。
在我大学毕业后三十年的社会实践中,深知积累人脉资源对于职业成长的意义和价值。客观地说,我们那两届恢复高考后入校的学生,和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特殊性。我们中的很多人对社会职场并不陌生,因为我们本来就是从社会上重返校园的。因此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再回到社会职场中,不仅没有任何陌生感,反而是自信心更强了,适应新环境自然相对容易得多了。回到如今的大学生话题上,他们如果不从进入大学那一天起,就对积累人脉资源予以足够的重视,等到毕业后进入职场两眼一抹黑,那可就真的惨了。
其实,在大学生活中注重人脉资源的积累,并非是要引导这些年轻人学那些社会上陈腐的拉关系等庸俗之道,而是强调处理人际关系、积累相关人脉资源的重要价值。比如同寝、同班、同专业、同系、同校,乃至同届、往届的同学和校友,学校中的老师、领导等,这些人如果你能在学校期间利用各种机会与他们相识,进而取得对方的好感,彼此成为朋友,这种积累尽管无法列入个人在学成绩单,但其重要性却是怎样估计都不过分的,很可能会成为以后乃至一生的财富。除了学校的师生之外,还有在参与社会实践过程中结识的社会各界及企业人士,也应该积极热心地与之交往相处,从中发现可以成为朋友知己乃至谈得来的人选。彼此常来常往,一方面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和积累自己的欠缺,一方面作为日后职业人生的备份。这样的努力并非出于狭隘的功利之心,而是一种必须具备的长远打算和远见之举啊。
那么,在校读书的大学生结识各路人士、广交朋友靠什么呢?当然不能不加分析地搞社会上那些庸俗的喝酒、送礼、阿谀奉承那些,靠这种手段其实难以交到真正的朋友,更何况这也完全脱离了在校大学生的实际和本分。这里强调的广结良缘、积累人脉,必须淡化和摒弃庸俗的功利色彩,真心地以诚相待,坚持乐于助人的原则,使每个和你相识的人都能被你的真诚所吸引,被你的热情所感染。这样结交的朋友友情才是经得起岁月的磋砣,才是持久永恒的,也是真正可以放心依赖的。
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是相互支撑、团结互助的关系,没有人可以做到万事不求人,如果期望自己以后拥有良好的人脉资源做支撑,必须尽早开始这样的积累。更何况,通过真诚热心地帮助和结交他人的过程,更重要的意义是其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从中分享无尽快乐的过程,也是个帮助自身形成健康、良好的为人处世习惯的过程。如果一个大学生在入学的时候,既注重学业的完成、重视社会实践的参与和技能的获取,又能通过人际关系的历练,完善人品的修养,这样的四年大学生活才是真正全面丰收、价值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