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最惨不忍睹的产业毫无疑问就是刚刚不久之前还风光无限,似乎前途一片光明的光伏产业,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产业,一时间遍地开花并且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全球的市场。然而,极为短暂的风光旖旎之后,伴随着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到来,几乎就是一夜之间,这些头顶着新能源光环的光伏企业,全部都陷入了接近甚至是实质上已经破产的困境,其最大两个龙头,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两在巨头了,一个是无锡的尚德,另外一个是江西的赛维,全部都陷入了困境之中,而且还不是那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那种困境,而是致命性的困境。目前这两大企业都在当地政府巨资的挽救之下,暂时得以喘息了。现在,国家能源局又再次出现相救了。可是,救得了一时,救得了一“世”吗? 我们只要看看尚德在成功在美国上市之后公司的高层的所作所为就知道这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了,这是一家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新能源公司吗?非也,它只是利用了当地方政府做大GDP的迫切心理而利用政府所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廉价资源为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谋取私利的工具,根本就没有什么高科技所言,其所带来的却是高污染和高能耗。
很多人有意无意的把中国光伏企业目前所处的困境简单的归罪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光伏企业所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以及随之而来的惩罚性的高关税所致,不过否认,这是一个因素。但是,主绝对不是主要的因素以,就这几年遍地开花的中国光伏企业如雨后春笋的涌现我们也可以预料得到今天这一后果,只不过西方的反倾销调查促使了这一天的早些到来而已。
对于任何一个行业来,特别是新兴的行业来说,政府的支持都是其发展壮大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支持企业的发展。如果只是简单的在企业遇到困境的时候直接拿纳税人的钱去救的话,实在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同时也是有悖于市场经济基本规则的行为。这种赚钱了老板自己揣腰包里面到底去潇洒,亏损了政府掏钱帮其解决问题,解决好了,让其再去赚钱,即使最终政府也解决不了也没有关系,政府已经早就给其兜过底了,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信号啊?市场经济的优势——优胜劣汰,还有吗?如果没有了优胜劣汰,那还能叫市场经济吗?
救得一时有什么用?
评论
2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