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企业家:企业老总们怎样当选十八大代表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郭芳 赵磊 邹锡兰|北京、江苏、广东报道

  2012年11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们即将看到这样一群人——

  他们是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华西集团董事长吴协恩、红豆集团董事长周海江、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董事长王栋……这34位十八大代表的另一个身份是,“民营企业家”。近年来,随着非公经济在经济全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这个领域越来越多的佼佼者出现在5年一度的党的盛会上。

  他们与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系统的高管一起,组成了一个业绩优秀、道德优良、信仰坚定的“红色企业家”方阵。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不完全统计,经选举诞生的2270名党代表中,有145位企业负责人代表,其中111位来自国有企业和银行金融系统、34位来自各省市的民营企业单位(不包括一线工人代表)。这些“红色企业家”将成为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决策走向的重要力量。

  十八大召开前夕,十八大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还要对所有代表进行资格审查,确定最终的代表名单。

  通过最后资格审查的代表,将在这个初冬走进人民大会堂行使他们的权利,包括听取和审查中央委员会和中纪委报告,讨论和决定党内的重大问题,选举包括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内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以及修改《中国共产党章程》(下称“党章”)等。

  从央企高管到中央委员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资料显示,中央企业系统(在京)选举出来52名十八大代表,比十七大再增5人。其中,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国电集团党组书记乔保平、华电集团党组书记李庆奎、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神华集团董事长张喜武、中国化工集团总经理任建新、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刘振亚等来自石油、电力、煤炭、化工能源领域的代表达到14名,超过中央企业系统(在京)代表总数的1/4。

  约111位代表来自国企、国有金融机构

  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加上从地方选举出来的央企系统十八大代表,包括主要负责人代表和一线工人代表,整个中央企业系统(在京及地方)产生的十八大代表总规模逾百人,这将是影响中国未来5年经济政策走向的重要力量之一。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央金融系统共选举产生42名十八大代表。其中,四大国有银行的负责人——来自中国银行的董事长肖钢、行长李礼辉 ,来自工商银行的董事长姜建清、行长杨凯生,来自建设银行的董事长王洪章、行长张建国,来自农业银行的董事长蒋超良、行长张云全部当选。

  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的不完全统计,约有111位来自中央或地方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代表参加党的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