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民对峙坚冰的打破


官民对峙坚冰的打破

官民对峙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常态,似乎中国社会中的官民就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在历史上,这一状况的打破大都是出于偶然,抑或短暂而间错的些许时光。民心大顺,皇恩浩荡,天下归心,全都如春光乍泄,只是在文人骚客粉饰太平的功笔颂词中才能窥见一斑。

当下中国,经济升腾,国富而民不强,大多数民众并没能从经济热络中享受到发展红利。就此,芸芸众生却人心不死,虽囊中羞涩,人心惶惶,但仍剩下嘴壳子硬朗。于是乎,普天之下肆虐着不依不饶。民众在发展洪流中几被边缘化,心存不满理所当然。

倘若就此再不容人骂娘,则必遭致更为失据的愤懑,人心更是坏完。所以,才有“以人为本”,天地万物,唯人为大,不管心中是真是假,反正嘴上全是言不由衷的套话。一旦崇尚人本主义,其余全成废料,于是骂声更响,蛮横堵门或是骂街随时随地都在暴发。

政经扭曲,体制不当,国富而民弱愈演愈烈,忍气吞声而无人问津,耍赖玩横则马上办到。如此这般,良民无望,刁蛮横行,饿死胆小,涨死泼皮,此状实际上造就了一个迫良为娼,鄙视良善的恶劣的社会生态。

在此状况下,以烂为烂,宁可媚民,也不肯改制,此为死硬守缺,久而久之,必致民情汹汹,由不公之源头直奔社会平衡崩解之边缘。

利之共享乃清平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可我们社会长期以来却一直背离这一信条。致力于利之共享原则的体现,乃政体设计的宗旨,也是行政运作的主要目标,可我们以往似乎是以逐利为目标,以放纵的加速来慰藉贪财的豪赌。

当人心失去平静,当财神成为信仰,当普天之下尽皆放纵欲望,哪岂能皆大欢喜?

我们以往实际上开启了一场失去自我控制的欲望海啸,不顾后果,不顾观瞻地将经济文明演绎成了一群乞丐闯入大户人家院子里的一场哄抢。在哄抢中人们失去了判断,把抢得更多、最多当成了无上荣光。

当今改革中国的内部政经结构,一定要结束目前这种自肥而不作为的行政运行状态。同时,还应将民众利益与国家经济增长直接挂钩,让民众重回具有生计与发展前景保障的心理感受,让政府行政目标重归服务型与责任型的权益保障角色,让官吏们在被精简缩编之后,高官厚禄的被养起来,然后,勤奋而廉洁地为民众服务。

对内改革应当从利益关系格局入手,因为只要利益格局依然故我,势将成为抵抗一切改革的有组织的力量。只有先行击沉利益巢穴的大本营,开展深入中国经济体内的外科手术式的大变革,才能事半功倍地获得成功。

打破官民对峙最基本的一条就是改革经济成长与民众几乎没有瓜葛的经济体制;改变越与GDP挂钩的经济形态与经济领域,就越是只与小众化的人群利益相关联的经济结构安排;改变那些越与大众利益相关联的经济领域,就与GDP的关联越松懈的经济格局。

必须树立起一个强烈的举国观念:发展经济不能再以经济活动强度指标为准,因为,当经济活动强度被小众获利现实所绑架后,经济的高涨反倒会加重了机会与收入的双重不平等,社会冲突将由此而加剧。经济增长必须要以抑制小众利益过快的非均衡增长为前提,至少要以不引起因大众利益旁落而出现一致的反对为前提。如此,将能使中国的经济社会逐步走向健康。

 

老夏

2012.12.16